华文作家节,遗憾颇多

这两天,有读者刻意问,通常你都是“快枪手”,为何这次自己举办的华文作家节,竟然没有及时报道。我也自己扪心自问,哪里出了问题呢?也许问题的症结就在事件本身,记者并不十分满意。

w1 (2)

开考之初,古筝幽幽

w1 (3)

考秀才开始

w1 (4)

考秀才主题“我喜欢的……”,限时60分钟,不超过500字,文体不限

活动结束之后,一个朋友问我,活动总体感觉如何。我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摇了摇头。记者反过来问她说,“假若明年再次举办,您还会来吗?”她也只有摇了摇头。看来她的感受与记者差不多。

w1 (5) w1 (6)

活动现场

w1 (7)

Henry的太极书法演示

记得一年多前,Peggy相约记者,讨论华文作家节时,记者是很有顾虑的。那就是“作家”二字,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我能堆砌几个文字,就能自称为“作家”的,记者认为,最多也只能成为“文字爱好者”或“文字写作者”。

w1 (8)

Henry的太极书法演示

w1 (9)

Henry的太极书法演示

w1 (10)

参加考秀才的才子才女们

尽管莎士比亚也说,“名字代表什么?我们所称的玫瑰,换个名字还是一样芳香。(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也就是说,大家不必拘泥于名字或称呼。维基百科解释说,作家泛指能以写作为业的人,也特指文学创作上有盛名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称为作家的人,其作品大都能够获得出版商发行。

w1 (0)

“中举”的秀才们

w1 (11)

考生们谈自己考试感受

w1 (12)

酒庄参观

事实上,对于作家的称谓,也有人质疑。比方说,法国文学评论家Michel Foucault在其著名的论文《作家是什么?》(What is an author?)(1969),提到所有的作家都是作者,但并非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记者认为,能够成为“大家”的作者,写作绝不是一种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是一种思想火花的表达,这才是记者心中的作家形象。

w1 (13)

酒庄的柳泉

w1 (14)

酒庄的加工车间

w1 (15)

部分参与该次活动的文学爱好者们合影

4月23日,华文作家节借柳泉酒庄风水宝地热闹举行。4月23日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在1616年的这一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事实。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创立了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来纪念莎士比亚及其他著名作家。可见,华文作家节选取这一天进行也是有其特别含义的。

w1 (16)

勤于笔耕文学创作奖

w1 (17)

中英文诗歌创作奖

w1 (18)

文坛新人创作奖

活动从下午1点开始,到5点结束,耗时四个小时,但以写作为话题的时间不到一半。记者尝试写下该次活动的自我感受,很遗憾那是一遍空白。能够给记者留下的大概有三点吧!第一,一个小时的现场考秀才活动比较成功。有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有七十多岁的老人参与,年轻的“老外”孔杰也借助手机完成了考试。这确实是一个挑战!在今天,您能够放下手机,关掉电脑,提起笔,写下文字,已经成为人人的挑战。

w1 (19)

俞明德老先生的得奖感言

w1 (20)

流利国语的“老外”孔杰

w1 (21)

茶老板的文字情结

第二,获得“勤于笔耕文学创作奖”的俞明德。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是一个文艺老兵!让人钦佩的是他创作50载,收获500万字文稿,出版8部书,250万字。他的演讲很朴素,但是他热爱文学创作,与文学结缘后不离不弃的干劲让记者感动。确实,当写作成为一种生活、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时,自己的心态与追求就会平和,而不为世俗所影响。记者认为,作家,或是,文人,应该有一种清高,有一种单纯,也有一种忘我的境界,当您每天将自己堆砌的文字当作商品去兜售时,收获的绝对不是文学创作。

w1 (22)

花花配乐诗朗诵

w1 (23)

滑铁卢读书慧创始人郭邵武推荐其组织

w1 (24)

Johnny自创诗朗诵

第三,结束前的十几分钟文学活动,令人心醉。这些里面包括有滑铁卢读书慧花花的配乐诗朗诵,白羊赞的诗词“茶”和Johnny的诗歌朗诵。他们的文字非常清新,加之表情丰富,让人赏心悦目。假若整个活动能够少一些喧嚣,少一些自我推广,少一些与文学无关的话题,多一些文字交流,多一些写作技巧,记者觉得要完美的多!这是我们要努力的!不然,在如此美好的春光里,大家为何驱车百里,虚度这四个小时,那还不如拿上一本好书,在暖暖的春日里阅读,不是更有意义吗?

w1 (25)

独唱“味道”

w1 (26)

现场礼仪评比候选人

w1 (27)

男女礼仪胜出者

不过,无论如何,还得感谢Peggy、张怡等的辛勤工作,也感谢现场义工的努力付出。没有他们的工作,就没有华文作家节。

w1 (1)

滑铁卢的文艺爱好者相聚在酒庄

w1 (28)

来自滑铁卢的文艺爱好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