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伦多地区,又一家中文媒体关门歇业。这让笔者有些诧异,有些意外。
估计读者已经感受到,尽管笔者一直在媒体行业“混”,但也一直在思考着媒体,特别是中文媒体。
由于笔者在媒体行业“拼”了很久,常常就有朋友介绍朋友与笔者认识。当然,这里面有一大拨人是对媒体感兴趣的,免不了要让笔者介绍多伦多华文媒体之现状。通常情况下,笔者也“倚老卖老”,大谈一通。
对于多伦多的华文媒体来说,主要是大陆为主所创办的周刊类,生存的方式有三种。第一,投资人有自己的生意依托,需要市场推广。投资人的想法很简单,本来每年广告费投入一大把,何不招一拨人马,自立山头,广告内部消化,说不定还有利润,即使是打平也是不错的选择。很遗憾,最近歇业的媒体属于此类型,至于原因,笔者没有去探究。
第二,有自己的“婆家”支持。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因为这个婆家可能是创办时就有的,但婆家是可能变化的。当婆家不看好时,可能就抛弃了“媳妇”。更多的婆家,都是在报纸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娶”的媳妇。当然,这个婆家也是种类多样的,有的就是简单的投资人,有的是企业,有的来自政府。这些婆家可能在加拿大,也可能在海外。俗话说,“有奶便是娘”,婆家投钱,一般不参与经营的。
第三,可能是最为艰难的,那就是一个或几个,对媒体感兴趣而做媒体。他们做得很辛苦,但究竟是兴趣所在,也能坚持。至少在他们兴趣还没有改变或消失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坚持,做得津津乐道。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才是真正的媒体人,为着自己的媒体梦在奋斗。
在这里,笔者并没有厚此薄彼之意,每种形式都有其优缺点,不在笔者讨论之列。下面再想补充几句关于媒体功能方面的事情。以往笔者一直在强调媒体的宣传功能,这里不再重复,而只想就其社会功能聊几句。
前天,偶然的机会碰到了朋友P。认识P很简单,笔者在多伦多办报时,P是送报员。P一见到我,很激动,也很亲热,希望有机会一起吃饭。原因很简单,自从我安排送报后,过去十来年,P一直在干这份工作,自己也心满意足的!所以,P觉得笔者是贵人,希望有机会酬谢。
还有,最近的周刊关门之后,办公室的几位工作人员都得失业。笔者与他们都很熟,相信他们都会找到合适的工作的。笔者之所以提及这一点是,传统媒体的社会功能其实也是蛮大的,直接的工作人员不说,还有相关行业,诸如印刷厂、造纸厂、油墨生产厂。假若所有传统媒体关门,涉及的人员可能是传统媒体行业的2-3倍,但是,社会上有没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呢?
从现实看,传统媒体日薄西山,属于夕阳行业,危机重重。但记得有人说过,“危机危机,危险中有机会。”假若笔者再推出大多地区版的《社区报》(Chinese Canadian Voice, GTA version),您有什么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