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网最近派记者前往亚洲六个国家(菲律宾、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探讨中国同这些邻国间的争端和总体关系。我们将陆续以多媒体形式刊登特别报道。本周开始第一站菲律宾的有关报道。
BBC中文网近期采访了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任晓教授。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任晓曾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他向BBC记者阐述了中国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并谈及美国的角色和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BBC中文网:中国和许多周边国家一直多有领土主权争端,但过去的做法“韬光养晦”,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多持“留给后人处理”态度。但为何自习近平上台后,人们感觉到这些问题如此凸显?
任晓:首先要看到这么一个事实:过去中国和周边邻国有很多领土争端,或者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可是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中国跟大多数的陆上邻国一个一个地解决了领土争议问题,包括俄罗斯和越南等等,就剩下两个:印度和不丹。中俄间那么长的边界线都解决了。跟越南不仅解决了陆上问题,还解决了北部湾的划界问题。这是一个成就。
现在剩下来的是隔海相望的国家。海洋划界问题从来没有谈判过,这也是历史遗留的遗产。这些问题也要想办法解决,逐步通过直接有关方面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这其实是中国的指导方针。
你说的这部分,也不是习主席上台后这两年多来才出现的,还要早一点,这在2010年的时候变得比较突出。比较有标志性的是2010年7月越南河内的东盟地区论坛上,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把这个问题给突出出来了。
她的理由是“航行自由”(Freedom of navigation)。但你仔细推敲一下,她的理由站不住。为什么?因为南海的航行自由不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她要这样说?根据美国的说法,菲律宾和越南主动去找华盛顿,说你们要出来主持正义。这个事情我觉得可能有。这就涉及到中国和越南与菲律宾等国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又牵涉到比较复杂的地缘政治的互动。这里还有一个背景,即2009年奥巴马上台以后“重返亚洲”(Pivot to Asia)的政策。基本思想是,过去十年,美国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花了大量的资源。相比之下,忽略了亚太地区。现在美国在结束两场战争后,要把争多的资源放到亚洲。这是“重返亚洲”的基本思想。
后来也有很多人批评,说“Pivot”这个词不好,所以美国又改用“Rebalance”(再平衡)。实际上是一回事。这是个背景。
BBC中文网:事实上,在希拉里那番话后,华盛顿的许多人和一些亚洲问题观察家也感到吃惊。虽然正如您讲的,越南和菲律宾去找了美国,但我们也看到,在2012年“黄岩岛”局势升级时,美国并没有偏袒菲律宾,一些华盛顿官员私下里反倒跟我说是菲律宾太“草率”。这怎么理解?
任晓: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即为什么菲律宾要,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跳得那么高?这就跟这届政府和总统(阿基诺三世)有很大关系。他上台以后把很多东西都改变了,有一个很大的政策性转变。中菲越三国曾经达成过一个协议,即在南中国海附近联合勘测。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机制,为共同开发作准备,且之前也作了一些工作。
但很可惜,很大程度上由于菲律宾的变化,新政府上台后即将此抛弃。再次,我觉得他有误判局势,觉得美国支持他。这种“支持”让他觉得腰杆比较硬。当然,这当中还有“再平衡”这个背景。
当然还有一个背景,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确实让周边的中小国家感到有某种压力或者影响。中越之间,历史上也有恩怨。当然这也是一个因素,不能否认。然后在2012年有“黄岩岛”之争,中国站住了脚。这些因素都交织在一起。
BBC中文网:就像您刚才讲的“中国崛起”,首先从经济上崛起。当时菲律宾的阿罗约也说菲律宾对中国这个“老大哥”感到满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2010年希拉里说那番话的同时,杨洁篪也说你们都是小国,中国是大国这样的话,这种态度不让周边国家感到不适吗?
任晓:这句话经常被(媒体)摘出来引用,但这句话背后的语境却不提。这可能是有意的。任何话都是有上下文的。
BBC中文网:那这句话的语境又是什么呢?
任晓:我没有看到过原文,但光把这句话摘取来是不对的。
BBC中文网:这当中或许有误解存在,但这么多年,中国在弥补这些“误解”上做了些什么?
任晓:我觉得这可能是误解,也可能是有意的。这句话把它摘出来会让人感觉,我是大国,你是小国,你小国要听我的。但我想这一定不是杨洁篪当时的意思。那是一篇讲话,对希拉里的回应。希拉里当时的讲话是“突然袭击”,让我们很吃惊。我听说是杨洁篪出去,做了点准备,然后回来讲了一番话。
BBC中文网:那为什么去年越南的“981钻井平台”,和现在菲律宾把中国国际法庭,但中国却不参与,让一些评论人士感觉中国傲慢?中国的决策者有意识到邻国的这些感受吗?
任晓:不能说没意识到。拿中越来说,这个地方离“西沙群岛”的“中建岛”17海里以西,离越南海岸线150海里左右。对我们来讲,“西沙”是没有争议的,在我们的“中建岛”17海里的地方进行勘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后来越南的极端反应让我们吃惊,出现打砸抢烧。
要说理,各有各的理。越南的理是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里的“专属经济区”。我们也有我们的理。
BBC中文网:那中国的理是什么呢?
任晓:我们的领土“中建岛”,在我们的领海之内,我们完全有这个权利。这就出现重叠(overlap)。如果你往越南海岸线往外推200海里,那中国往西去就重叠了。那这重叠海域应该怎么来处理,《海洋法公约》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所以一定要有关国家通过和平商谈的办法来解决。
BBC中文网:那这样来说,既然之前没有定义,那拿到第三方进行仲裁,不也有道理吗?为什么在菲律宾寻找第三方国际法庭的时候,中国就拒绝参与了呢?
任晓:国际法庭解决不了。国际仲裁的前提必须是当事的双方都要同意交给国际仲裁庭去裁决,这才有效。若大家参与的话,仲裁庭作出什么裁决都要接受。但一方不参与的话,解决不了。中国讲的是有道理的,即中菲两国通过和平谈判达成一个协议,这才是解决。
BBC中文网:但菲律宾说,菲律宾是小国,中国是大国,双方在谈判的时候本身是不平等的。您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
任晓:那也不一定啊。中国和越南不是通过谈判完成了路上划界吗?中国和越南不是通过谈判完成了北部湾划界吗?小国和大国间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先例很多。
BBC中文网:那在中国拒绝参与仲裁的事情上,中国国内决策层中反对的声音有吗?
任晓:有不同看法,但这看法也是少数。可能有人认为那大家就打官司吧。这种看法是有的,但不占主流地位。
BBC中文网:我想这当中最受争议的应该是“九段线”的划分。不同的专家也有不同的解读。您对一些否认“九段线”(包括美国国务院前段时间出版的那份名为《海洋的局限》的报告)的观点怎么看?
任晓:这个要从这条线的起源来看。这是1947年国民政府时期开始划,1948年对外公布。也就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现多年之前产生的。当时的背景是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原来被日本占领的都归还中国了,因此国民政府派出海军舰船“收复”被日本占领的岛屿。你看从这些岛屿的命名上都可以看出来,比如“太平岛”和“中建岛”,都是和当时的舰船名字一样。
第二个就是基于历史上的发现,即中国人最早到达了这些南海的岛屿,这个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和记录。我想主要是基于这两个原因划了这些线。但是对这些线的涵义,国民政府就没有说清楚。
后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延续了下来。别的国家也没有提出异议,我们也觉得没有特别必要一定去下个定义。然后就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来,也有相当一段时间并不是没有产生问题,但问题是大概90年代出来的,更突出的当然是最近几年,外界对这些线提出疑问,对中国施加压力。
国内的学术观点是不一致的,有不同的学术观点。我觉得段虚线的模糊性会继续存在。这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涵义。要在外部有压力下加以说明,这就变成了不情愿的情况。这种模糊性会继续存在下去。
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国家间要解决问题,不能在关系很紧张的前提下解决。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解决,一定要有宽松的环境。菲律宾这时提出诉讼,有悖这一原则。越紧张越对立,也越解决不了。
BBC中文网:若国际仲裁庭最终的说法支持菲律宾,中国怎么回应?
任晓:这对中国没有约束力。我们不接受不参与,对我们没有约束力。影响是道义上的影响。很多人也认为,这五人组成的仲裁庭不可能作出公正的裁决。前提是当事双方都要同意参与。历史上也有一些案子是这样的,比如美国和尼加拉瓜,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等。中国认为因为国际仲裁庭没有管辖权,所以不可能作出公正的裁决。
BBC中文网:我的理解是,中国和菲律宾完全在两条轨道上对话。前者希望坐下来谈,后者希望用法律解决。那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需要动用武力去解决吗?
任晓:那就要创造条件,比如说到一定时候,双方都愿意交到国际法庭去裁决,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BBC中文网:您的意思是,中国也有可能会接受国际仲裁?
任晓:这是一种可能性。还有另一种,即双方都同意坐下来和平谈判解决。
BBC中文网:我想我刚才的问题是想要知道,中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主张通过法律解决,但在另一些问题上却不希望通过法律解决。您觉得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是自相矛盾的吗?
任晓:自相矛盾的多了,其他国家也是。比如在独岛问题上,韩国不愿意交去仲裁。日本可能愿意,但钓鱼岛他就不愿意了。因为现在对他相对比较有利。(这种现象)大量地存在,这就是国际上的现实。
中国有中国的法理依据,就是(2014年)12月7日中国提出的文件。不是说你愿意去裁决就有理,我不愿意就没理。
BBC中文网:那现在合作开发的可能性还大吗?
任晓:应该进行共同开发。现在问题就是这么多年共同开发都没有进行。实际上越南做了大量的事情,包括油井。越南现在有好几十口油井,大部分都在南海段虚线之内,造成既成事实。这对中国来说是吃亏的,这么多年一口井都没有打。但越南做的时候,谁都没有说他。但中国一做,马上满城风雨。这就是西方的双重标准。
BBC中文网:说到越南,去年981钻井平台一事,后来一些说法是中国在那里有所发现。那接下来中国会怎么做呢?是否会很快再去做实质性的开发?
任晓:我想要进行开发,总要做很多准备的吧,技术上的还有其他方面的。
BBC中文网:但是肯定是会去做,是吗?
任晓:我想应该会继续下去的。
BBC中文网:在这些纠纷中,总体上您觉得美国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任晓:扮演了不是很建设性的角色。美国就是要干预、介入,利用一些中小国家对中国造成制约。美国有美国的战略需要和考虑,他要保持自己的一超地位和主导力。从战略层面上,最能影响美国主导力的就是中国。所以在战略上美国有制约中国的需要。在亚太地区就要牵制中国。这是没有明言,也不可能明言的战略考虑。所以我觉得不是很有建设性。
BBC中文网:但我们同时也看到,这两年的纠纷发生之后,在东南亚国家反而跟美国走得更近。
任晓:这当然不是理想的状况……首先是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越之间有所缓和,通过互访和高层沟通。菲律宾若要搞诉讼案,这样就比较对立,现在还比较难。并不是你全有理,而我没理。我们把这个写成文件,公布出来解释我们的法理依据。
BBC中文网:中国可能切断和菲律宾的商业往来吗?
任晓:那倒不会。
BBC中文网:在媒体上,人们感觉到可能很快要发生冲突了,您觉得可能性大吗?
任晓:冲突可能性比较低。东海应该不大可能,南海无非是一些舰船对峙,渔船驱赶,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小的冲突,但我不认为会有什么大的冲突。(来源: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