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北大学出版出版,由刘学智、方光华任总主编的《关学文库》,是近年出版的在关学研究领域具有理程碑意义的成果。该丛书包括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两个系列,全套书共计47册,计2300万字,其以文献整理的系统性、资料的丰富性、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作者和出版社遵循张岂之先生“坚持学术史研究指导下的文献整理”的指导思想,经过历时八年多的艰辛努力,于2015年隆重推出。
要了解《关学文库》的学术价值,要把它放在儒学史特别是理学史的发展长河中去考察。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汉唐时期的经学化演进,在唐宋之际儒释道三教鼎立和三教合一背景下终于酿成理学思潮。出生于陕西关中的张载是理学的重要开创者、奠基者。之后在宋明理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其中以张载及其创立的关学、朱熹及其创立的闽学、王守仁及其创立的阳明学,代表理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而张载则是理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为”说、《西铭》中提出的“民胞物与”伦理说,为历代理学家大为称颂。作为有如此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对其学派留下的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的《关学文库》,无疑对深化关学乃至宋明理学的研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学史上学人众多,且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都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整理。以往人们能看到的仅中华书局出版的《理学丛书》中收录的几种著作,其他大量的关学著述多以古装书的形式深藏于一些地方的图书馆或散落在民间,有很多文献甚至处于散落、丢失或损坏之中。鉴于此,《关学文库》的编纂者们,对关学史上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广泛搜集,并精心加以整理、点校、辑佚,使之成为一部文献丰富、资料齐全、点校精细的文献总集。这是关学史上首次系统、大规模的文献整理,对于抢救、保护关学文献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要的是,《关学文库》对关学史文献的全面系统整理,夯实了关学史研究的基础。以往大家能看到的有关关学史的文献比较少,这次《文库》除重新点校了冯从吾的《关学编》外,还首次点校整理了张骥的《关学宗传》,并对冯从吾的《关学编》,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以及由柏景伟、刘古愚重加整理的《关学续编》进行了重组点校,并辑录了诸史书所记零散的关学史文献,形成了较为齐全完整的《关学史文献辑校》,这是一部能全面地反映关学史面貌的文献集成。这一文献辑校与关学诸学人的著述相配合,使关学思想史的研究有了更为坚实的文献基础。故有学者预言,在未来五至十年间,陕西乃至整个中国学术界,一定会有一批以《关学文库》为依据的优秀研究成果涌现出来。
在关学学术思想研究方面,《关学文库》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也有较大的突破。如赵馥洁先生的《关学精神论》,对关学的文化精神进行了深层的挖掘和概括提炼,他概括出的“立心立命”的使命意识,“勇于造道”的创新精神,“崇礼贵德”的学术主旨,“经世致用”的求实作风,“崇尚节操”的人格追求,“博取兼容”的治学态度,准确地反映出关学的精神气象,故广为今人所引用。刘学智教授的《关学思想史》,不仅对关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作了深入地的分析,对各个时期关学思想的特征进行了有深度地揭示,而且在长期困绕学界的一些理论问题上也有较大的突破。书中特别对关学概念进行了有新意的考察,把关学与“关中之学”“关中理学”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分别从广义和狭义对关学做了比较明晰的界定,指出关学从广义说是指宋明以来的“关中理学”,而从狭义上说,是指由张载创立并在关中一直发展着的与张载学脉相承之关中理学。这较之以前几种说法更为明晰。王美凤教授等所著《关学学术编年》一书,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对关学史上的学人、著作、事件通过编年的形式做了立体的展现,有该书在手,关学史一目了然。以上著作雄辩地证明了如王心敬所说的“关学源流初终,条贯秩然”是历史的真实,也说明了关学作为独立的地域性学术流派,特色鲜明,源远流长。
《关学文库》在学术研究系列中,除有对十位重要的关学学人做了思想评传之外,还注意考察关学与河东之学,关学与洛学,关学与闽学,关学与心学,以及关学学人与东林学派、与江右学派的互动关系,这就使关学史的研究有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同时,研究者们还注意研究关学的文化精神与当代社会的结合,尽力开发其当代价值,使之服务于陕西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如他们在对蓝田《吕氏乡约》进行研究时,就注意到乡约的当代创新和转化问题,这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