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投资美国的错觉与直觉

在鸿海6月股东会过后,当外界还在猜测两趟进出白宫的鸿海总裁郭台铭将怎样进行美国投资计划,大陆舆论也开始释出“別让富士康跑了”的说法时,2017年7月底郭台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不仅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在白宫内召开宣布将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的记者会,随后又与威斯康星州州长沃克(Scott Walker)签订投资意向书(MOU),接着更宣布与洛克威尔自动化(Rockwell Automation)合作等。

几阵响雷过后,打矇了许多人,让人有种鸿海已经完成美国投资的感觉。但,这是直觉,还是错觉?随着时间的过去,不论是广义的赴美投资,还是选订威斯康星州建厂,这些规划中的投资方案,似乎没有想像中这么简单。鸿海的美国投资方案,不论是一个或是多个,不论是100亿美元或者是300亿美元,现在都只是文字叙述,最终能否如期进行,在2017年9月30日与威斯康星签订的MOU期限之前,仍然是充满着变量及想像空间。但从过去短短半个月没有断过的新闻消息中,也正好让外界重新检视至今仍让外界抓不准方向的鸿海全球投资布局思维。

投资美国没有想像中简单
从2017年7月27日那一天说起,郭台铭与特朗普共同在美国举行记者会,宣布威斯康星州作为鸿海扩大投资美国的第一站,随即第2天郭台铭又与州长沃克签署MOU。几天之后,特朗普看似不经意的加码爆料,透露郭台铭向他提出的鸿海投资金额可能高达300亿美元,密西根州还可能是下一个投资标的,而当下密西根州州长斯奈德(Rick Snyder)正巧在大陆招商,也承认与郭台铭进行过面对面的接触。

但在八字还缺一撇的情况下,对于鸿海将在美国设立10.5代面板产线以及相关供应链与市场等议题,外界充斥著各种不同的臆测,但如果静下心来回顾这整件事,却也不禁让人要问,鸿海这次大手笔的在美国进行投资,真的能够如此顺利吗?在7月27日之前,那些质疑美国投资环境、鸿海投资效益的问题,难道在7月27日的记者会之后,就烟消云散了吗?

果不其然,在鸿海与威斯康星所签订的协议中,威斯康星地方政府必须要提供鸿海多项与稅赋及优惠相关的事宜,例如州政府必须优先立法完成专为Fab 818厂设立的电子与资讯科技制造区,并将制造区的年限延长为15年,且提供30亿美元奖励配套措施,主要涵盖建筑销售稅豁免、资本投资、创造就业机会的退稅优惠等等。

另外,威斯康星州政府也承诺将协助寻找1,000公亩的建厂用地,并就Fab 818从规划、建筑、开幕、到正式营运过程提供协助,缩短完工启用时间,进而降低计画成本。同时,威斯康星州政府也必须针对人力资源配与商业开发,提供鸿海所需的协助。只不过,这样的优惠条件不可能由州长沃克一个人说了就算,也因此,对于是否提供鸿海相关的优惠政策,威斯康星参议院近来陷入正反意见相执不下的胶著局面,鸿海美国投资计划的第一关,就没想像中简单。

投资海外最重要的考量
与鸿海在全球其他各地所宣称要大规模进行的投资一样,鸿海在选择投资地点时,考量的条件除了一般业者所在意的市场、交通、供应链及基础建设的完整度之外,最重要的考量还是在于地方政府所开出的优惠条件。换言之,地方如果没有提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奖励或政策优惠,很难得到鸿海的青睐,不论是中国、美国、或是其他国家都一样。

而这些政策优惠,要的不仅是通过或签约,而是需要可执行的保障与承诺。但放眼全世界,除了中国,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达到鸿海的要求,而这也是过去鸿海在几个地区原本说了要投资、后来又无疾而终的原因。鸿海的每一项投资背后,都不只是一份情怀而已。

除了像是美国有地方政府与议会把关之外,其他像是巴西、印度、印尼等地,还涉及到更复杂的政治与地方势力生态。对鸿海而言,缺乏优惠政策、或无法确保优惠政策持续的情况下,是绝不可能前往当地大规模的设厂投资。当然,要谈绝对没有问题,即便要签署MOU也无妨,但最终协商的条件若无法达成,相关投资自然就“无限期”延宕。

所以,不仅是鸿海过去在全球各地曾经宣布的投资案,很多仍是处于协商中的进行阶段,包括接下来在美国,不论是想投资100亿美元或300亿美元,这些投资规划会不会落实进入到实际执行阶段,鸿海很巧妙的将投资与否关键点都转移到被投资地的主事者身上。

一旦相关的奖励优惠出现变量,届时,不论是整个投资案暂缓,或规模限缩,鸿海就有理由全身而退,即便是特朗普,也很难以此刁难,毕竟,鸿海已经展现出要投资的诚意,但地方政府在相关优惠政策上卡关,鸿海也只能表示遗憾了。既然如此,鸿海为什么又忙着要大张旗鼓的在美国宣布投资计划?

大张旗鼓的可能计算
回顾鸿海赴美投资的过程,其实有著戏剧性的转折。先前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推动的“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Advance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简称AMP),鸿海并没有表达出高度兴趣,而特朗普上台之后强调美国优先、推动美国制造,起初,鸿海的态度也没那么积极。直到日本软体银行创办人孙正义去特朗普大楼跟特朗普见面,并在媒体镜头前,不小心曝光鸿海与软银的美国投资计画,鸿海赴美投资的意向才首度引起外界注意,但在当时,鸿海却也未曾松口确定赴美投资的规模。

然而,从郭台铭4月2度进入白宫之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立马在5月时前往郑州参访鸿海在当地的厂区,并希望郭台铭持续扎根大陆。但郭台铭又马上在7月底宣布了美国投资计划。不能否认,这一系列的举动确实很难不让人联想,鸿海是想利用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不过,郭台铭是聪明人,这种游走两边,最终可能招致两面不讨好结果的高风险作法,是否真是郭台铭的算盘,其实仍值得观察。

但郭台铭确实利用了特朗普上任之后,迄今仍没有外资前往美国进行大规模投资,导致“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强大”及“美国制造”等当初选举口号有面临跳票危机的时间点,以鸿海将在美国从事100亿美元投资为诱因,成功地吸引了特朗普等白宫高层的目光,甚至联袂为郭台铭做了最佳的公关宣传。

在此之前,对多数美国人而言,Foxconn或Terry Gou,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名字,充其量的印象就是“制造苹果手机的工厂/人”;但是,经过这次特朗普的大力推荐与美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导与介绍,Foxconn或Terry Gou可说是在美国打响了名号,对于接下来有意进入美国消费市场的鸿海与郭台铭而言,这100亿美元的广告费用不得不说是划算了。更何况,这100亿美元最终投不投得成,也还存在著变量,但就打响知名度这点,对鸿海与郭台铭而言,确实已经达到成效。

回到投资案本身,虽然以偏激一点的思维,可以将整件投资案视为是替鸿海与郭台铭打响名号的公关宣传,不过,如果鸿海真的因为威斯康星或其他地方因为相关投资奖励及优惠政策的难产,而完全不在美国进行投资,那对于鸿海今后要在美国市场上生存,恐怕将会造成更大的阻碍。

所以,不论届时威斯康星州的参议院是否会通过对鸿海投资的相关奖励优惠政策,鸿海在美国的投资布局,也势必将要逐步开始推动,但与鸿海在中国以专攻制造生产起家的模式,相信应该会有不同的差异。

不可能在美国复制中国模式
中国与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两个市场,郭台铭坦言不会放弃任何一块市场。近年来,鸿海在中国地区的转变,期望能由生产制造转型的心态,可说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在成功投资夏普之后,从各方面的动作来看,就更为明确。虽然,长期成效仍有待观察,但短期来看,已经立竿见影的效果,外界已然无法忽略鸿海转型的企图心与执行力。

只是面对美国市场,是否需要或能够完全复制鸿海的中国模式,从根本先天环境条件各方面来讨论,几乎都是不可能。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通过掌握生产制造生态系统,降低总体生产成本,而在市场上得以提供高贵而不贵的产品。只是在美国,就算目前北美地区没有面板相关产业的供应链,但除去奖励优惠政策之外,工会及其他环境条件,要重新建立生产体系,其实都存在著较大的挑战与阻碍。

鸿海与其想要复制在中国的成功模式,在美国建立所谓的产业生态系统,就近提供在地生产所需,倒不如应该重新思考,如果不设立大型生产厂区,鸿海应该怎样利用既有的优势,从事例如像生技、自动化、云端、智慧应用等新兴产业的投资。不仅可以降低设厂生产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也同样可以满足为美国创造白领就业机会的承诺。当然,鸿海也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而且其实也已经著手布局,在这次与威斯康星签署MOU的场合,鸿海乐活养生健康次集团(M次集团)与鸿海D次集团负责人都现身其中。

负责乐养健相关产业发展的M次集团,目前正积极推动各项与养生乐活相关的产业,而威斯康星盛产花旗蔘,如果日后两者相结合,从事花旗蔘相关衍生商品的制造与销售,也不无可能。另外,D次集团目前正在从事与工业自动化、智慧生产相关的规划,而威斯康星则是洛克威尔自动化的大本营,至于洛克威尔自动化是目前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导厂商,若D次集团能与洛克威尔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与智慧生产上进行合作,相信同样也能在市场上掀起另一波产业波涛。

趁机抢攻美国消费市场
另外,最重要的则是对美国消费市场的进攻。郭台铭曾说,中国与美国都是鸿海不会放弃的市场,其中所指的是每年能创造大量现金流动的消费市场。这部分,先前是鸿海无法跨越的红线,不过,在成功投资夏普之后,对鸿海而言,等于是获得了产品最佳的出海口。关于这一点,从鸿海倾尽集团力量,积极推动夏普提升中国市场的市佔率,就可清楚看到。

但只凭借中国单一市场,不仅无法全面消化产线的产出,也难以对夏普带来长期稳定的获利贡献。所以,争取夏普在美国市场提升市占率的机会,也成了这次美国投资上重要的一环。若能借由这次投资案,让广大美国人民知晓Foxconn的存在,再将苹果、Foxconn及夏普连接,对于今后夏普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推展,将会带来一定的动力。只不过,目前夏普的品牌使用权,因为先前的因素而被海信所掌握,如果不把夏普在北美的品牌权拿回手中,那在2020年底前,鸿海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他人做嫁。若从这一观点出发,就不难理解,鸿海近期积极想要从海信手中拿回夏普品牌使用权的原因。

这次鸿海迅速宣布在威斯康星的投资,看似想把面板产业供应链复制到美国,但相信整体的规划应该不如表面这么简单。从目前进展来看,从地方参议院的质疑开始,感觉上对整起投资案添了不少不确定的因素;不过,在环环相扣的过程中,投资案从宣布迄今,除了投资案的进展之外,周边延伸出的其他议题,或许将会比投资案本身更具有观察的价值。(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