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一个奇趣的文化存在

从香港书展回来,整理照片的时候突然发现,从2010年起我就开始每年去香港书展,留下每一次的会场照片,对比起来煞是好看。去年因为与北美旅行计划冲突,只在书展呆了一天,纯属到此一游,深以为憾。今年特地将家庭出行计划提前,从新疆旅行一回来便来到香港,在会展中心呆足三天。这些年来,香港书展与广州的南国书香节一起成为我的暑期两大重头活动。

早在6月28日就参加了香港贸发局在广州的书展路演,得知今年的主题是“旅游”,小小地吃了一惊,但也马上释然,这就是香港书展,尽量站在热点之外,以自己的眼光来看世界,无论是去年的“武侠”还是今年的“旅游”,都是文学与图书中的长久命题,与热点无关,与政治无关。

7月22日,周六,大早从广州出发,中午一到香港便直奔会展中心。同一时间有三场讲座,只能三选一,我选了新人郝景芳。这是每次来书展最纠结的事,总得为了一些讲座和一些人,错过另一些讲座和另一些人,每次选择都好艰难,错过的都好可惜。如此密集而高质量的讲座,成为香港书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致命吸引力。今年书展请了内地读者熟悉的很多作家,周梅森、韩少功、冯唐、朱天心、梁文道、路内……加上展会现场和一些相关活动,共有320场文化活动,数字非常惊人。有些读者为了弥补时间上的冲突会各处跑,每场听一段,都听不完整,但总算能将各路大咖都见上一面。郝景芳是典型的理工学霸女,以略冷的姿态端坐台上,从自己获得大奖的作品《北京折叠》为入口谈论着人类未来、贫富差距等问题,与观众保持着强烈的距离感,同行的女作家很不喜欢她这种感觉,我好心地想,也许她只是用距离感掩饰自己的拘谨和紧张吧。

周六的讲座总是最精华的,接下来是唐诺,写过《阅读的故事》、《文字的故事》的唐诺,也是朱天心的丈夫唐诺,看过朱天心《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唐诺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著名女作家背后神秘的读书人好丈夫,而台上的他一把海明威大胡子,差距好大。他讲的题目是《文学书写作为一种职业》,在他口中,写作真不是一个好职业。他说,文学的自由通常是偷来的、骗来的,通常只是一种被遗弃的自由,是现实中朝不保夕的状态,是用某种稳定和安全换来的;他说,文学就是你生命里的一尊魔神,这个神不会慈眉善目,更多时候甚至凶神恶煞,要不要选择,要想清楚。对比他太太朱天心在同一间会议室里刚刚结束的与梁文道的对谈“瓦砾时刻–当前文学的处境”,将文学形容成“连雕梁画栋都不存在的一片瓦砾”,设想一下两位如此痴迷文学又如此不看好文学现状的作家夫妻的家庭日常,还真是充满好奇。

是的,哪怕在书展这样最靠近文学的场合,文学也不是全部,这边厢是作家们的各种文学命题,另一边是各类明星的热闹场子,刘晓庆讲“笑对生命落差,不怕从头再来”,任达华以“香港•别的风景”讲他的摄影集,我们小时候熟悉而现在已然老去的歌手陈美龄则讲她“从歌手到教育学博士”,都是生活化的题目,与听众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都有着极高的人气。

主持唐诺演讲的是内地学者顾文豪,他是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和历史学博士后,近年来应《亚洲周刊》邀请担任香港书展主持人,问起他来香港书展的心得,他说这里的讲座活动品质非常高,嘉宾都很认真准备题目,像唐诺手写了30几页发言稿,让人敬佩。读者也都是有备而来,不是一般书展那样的过路客,他们听得认真、有礼貌,提问也大多很有水平。另外香港书展的组织工作非常专业,值得借鉴。

书展结束后,官方公布总参观人数近百万,也是近几年来第一次没有超过100万,但从我的真实感受和数年来的照片来看却是越来越挤。香港人喜欢拖着拉杆箱逛书展,挤在水泄不通的人流中,我不禁想,这要是拖了个箱子可怎么走得动啊!一楼展厅里最令人瞩目的仍是天地、三联、明报、中华书局这几大出版机构,占据最显眼位置,人气也最旺,可惜的是Page One去年底全面退出香港,今年在书展上就见不到它的踪影了。我所见到的购买人群以青少年为最多,所有的青春小说、网络小说、漫画书、猫猫狗狗书的柜台旁都挤满了年轻人,人气也最旺。除此之外,生活类、流行类图书旁边的人也非常多。据大会抽样统计今年的人均消费数额是812元,以香港的书价,大约是每人买了六七本书,而购买最多的三类图书是小说(66%)、文学(38%)和旅游(31%)。

今年的儿童天地与往年不同,玩具较少,图书较多,更加回归书展本色。来香港书展买英文原版童书,是很多内地妈妈早就知道的事,很多家长专程从广州、深圳赶来买童书,尤其是最后一天大甩卖,10块一本、20块一本的英文童书到处都是,非常划算。

这届书展主题是“旅游”,三楼文艺廊展览便是“文游四海–接近旅游的世界”,介绍了九位不同背景的旅游作家,有文学家也斯和西西,探险家李乐诗、历史学者吴瑞卿和国际新闻记者周轶君等人的旅游作品以及旅游纪念品展出。另外还有“中华文化漫步–四川行”展览,为香港读者介绍四川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次书展行,于我最特别的体验是遇上7月23日早上挂起8号风球,书展居然马上宣布暂停,以前常在香港电视新闻里听说这种事,这次终于实地遇上,也见识了香港人性化的气象预警系统。他们将风球(也就是台风警报)分为1号、3号、8号和9号,8号风球就意味着停工停学,虽然当时不过是小风小雨,并没有什么台风将至的迹象,但街上店铺几乎全都关门,其他营业场所也歇业观望,我们本想趁空档去逛逛科学馆,没想到也不开门,只拍下了满街“8号风球暂停营业”的牌子,最后只能灰溜溜回酒店呆着静等消息,酒店房间也被服务员按照统一要求拉紧了窗帘,并留下一张酒店的风球介绍宣传纸。香港常有台风,看天行事已深入人心,我们为8号风球的森严戒备大惊小怪,而香港人早就见惯不怪了,在街上闲逛的也多半是我们这种游客模样的人。

幸好“洛克”台风擦肩而过,中午改挂3号风球,两个小时后,下午3点20分,书展重新开展,我们也赶紧乘坐刚启航的天星小轮从海港城赶到会展中心,书展现场似乎完全不受影响,一开门就聚集了大量人群,场面迅速恢复到前一天那人头涌涌的模样,甚至更为拥挤,让人叹为观止,真是像梁文道说的,香港书展就是香港文化中一个“奇异发光的火球”,连8号风球都要让步啊!(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