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6年12月17日下午,韦华和杨长江穿上了黑白绒毛的熊猫服,戴上熊猫头盔,身体顿显雍肿,走在山路上,有点左右摇摆,不禁相视一笑:哈,我们成真正的“熊猫人”了。
“熊猫人”,原本是长期从事大熊猫保护与科学研究的人们的自称。近几年,为了将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实现种群复壮,有一群年轻人,在必须与熊猫接触时,穿上熊猫服,涂上熊猫尿液,打扮得跟熊猫一个模样。其目的,就是让即将放归大自然的熊猫,永远见不到“人”,忘却舒适的人工环境,以利于恢复野性。“熊猫人”也就是混迹于熊猫的生态环境,让熊猫也难辨真假的人。
山林雪晴,风打着唿哨,偶尔有鸟飞过。两只精力旺盛的雄性“熊猫”,靠无线电信号引导,踩着没膝深的积雪,一步步接近目标。
地处卧龙自然保护区核心的天台山,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5·12”震后新建的野化培训场所。面积1平方公里,其海拔跨度为2,500米至3,100米,是针阔混交林向针叶林过渡地带,竹类资源丰富,溪流纵横,有伴生动物金丝猴、羚牛等,是大熊猫的典型栖息地。
按科研计划,具有野外生活经验的熊猫妈妈,先在核桃坪的野外环境生仔育幼,这个培训圈近3000平方米,装有若干摄像头,便于观察纪录。熊猫妈妈在此教幼仔学会爬树,觅食,避险等生存本领之后,再将其母子迁徙到天台山培训场。天台山的培训结束,就将完全能适应野外生活的亚成体熊猫送往栗子坪,永久的回归地。
2006年以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先后将野化培训后的“祥祥”、“淘淘”、“张想”、“雪雪”、“华娇”、“华妍”、“张梦”7只大熊猫放归野外,其中5只成功地在野外存活了下来。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成果。
2006年4月,第一只放归的“祥祥”,遇到强悍对手,打斗中处于下风,跌落高树摔死,令所有“熊猫人”痛心疾首。专家们总结经验是: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祥祥”太“善良”,野性不足。
2016年12月14日,又有两对熊猫母子从核桃坪来到天台山。让韦华兴奋的是“喜妹”带着它可爱的女儿“八喜”来了。
“喜妹”与韦华的“情缘”,开始于2013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雅安碧峰峡基地。那时,硕士研究生韦华辞去桂林七星动物园熊猫馆馆长之职,到碧峰峡来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大熊猫饲养员。“喜妹”就是由他负责饲养的“小女孩”。在韦华后来撰写的笔记《我与大熊猫的情缘》中,他详细描写了“喜妹”进食、小憩、奔跑、翻滚、戏水、卖萌等憨态,不禁感叹“其优美的身姿一扭一扭实在漂亮极了”。
如今,“喜妹”已成了“少妇”。一岁多的女儿“八喜”重达60多公斤,长势喜人,让韦华心里乐滋滋的。
韦华、杨长江与先前就驻守在山上的冯高志一起,在连续两天的监测中,始终没有发现“八喜”的身影。韦华的心咚咚地急跳起来:这个幼仔换了个新环境,会不会不适应,出现什么意外呢?
十七日下午,韦华和杨长江走进了培训圈去寻找“八喜”。他们首先找到“喜妹”,尝试将它引入隔离笼。“喜妹”完全不为所动。在昏暗的林子中,看不出“喜妹”愤怒的表情。那时,无线电监测信号显示“八喜”位于培训圈的另一头,与“喜妹”距离很远,他们决定撇开“喜妹”,从另一头进入培训圈。直到看到“八喜”安然无恙,他们才放下心来,一边走一边监测两只熊猫的位置。由于地形复杂,反射波影响了定位的准确性。从信号显示两只熊猫似乎都未曾发生移动。但是,当他们正准备离开时,气呼呼的“喜妹”挡住了他们的退路——它认定“熊猫人”会危及幼仔,野性爆发,要与人拼命!
“喜妹”将韦华投送过来的竹笋咬了两口便扔掉,猛地扑倒了韦华,狠狠的一口咬下去,韦华左手一挡,半只手掌连骨带肉被咬开,顿时,一股热血涌出。
“喜妹”初尝鲜血,立即疯狂。别忘了,大熊猫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貔貅”,与狮虎豹熊并列为猛兽。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完全保留了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只是为适应环境变迁,改以竹类为主食。护仔的怒火,猛兽的本能,重达120公斤的“喜妹”轻易将60公斤的韦华掀翻在地,利爪一抓,头皮裂开,韦华双手拼命护头,它就朝着韦华的四肢乱咬,咔嚓咔嚓,这是咬断筋骨,撕裂血肉的声音。杨长江情急中,脱下熊猫衣,试图蒙住“喜妹”双眼,却被一把撕掉;再脱下外套,又被撕掉。闻声赶来的冯高志,也脱掉熊猫衣,去蒙住“喜妹”双眼,又被撕掉。冯高志抓来一根树枝,递给了杨长江,阻挡了“喜妹”。又扔出了挎包、无线电接收机,分散了“喜妹”的注意力。在杨长江的掩护下,冯高志才有机会将受重伤的韦华拖走。
当韦华被同伴们从山上抬下来时,帽子和眼镜都不见了,头上有很深的伤口,四肢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鲜红的血,一路洒在白雪上。
救护车尖啸着,把韦华送到一百多公里外,著名的华西医院设在郫县红光镇的附属医院。经骨科医生诊断:双手腕骨被咬断,左手掌三分之一几乎被咬掉,脚筋被咬断,手腕上,腿肚上的肌肉整块被咬掉,由于伤情太重,失血太多,生命垂危。
经彻夜抢救,韦华脱离了生命危险。
熊猫咬人事件引起了舆论一片轰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党委张志忠书记、大熊猫专家李德生最先到医院去看望韦华。
韦华平时就属于沉默寡言的“闷生”。醒来后,也不多言多语。
张书记弯下腰,亲切地说:“韦华,我代表研究中心的全体职工来看望你。”
韦华只是答应了一声:“谢谢大家。”
张书记又说:“你伤得不轻,现在什么都不要想了,好好养伤吧!”
韦华只是答应了一声:“嗯。”
张书记又问:“你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
韦华刚答应“嗯”,又补充道:“别,别给我家里人讲。”
韦华家在广西山区,他不愿意让远方的父母为他耽心。
手脚被“綑绑”,身挂输液瓶的韦华,精神很差。但当守护他的张大磊把“喜妹”猛啃窝窝头的照片给他看时。韦华苍白的脸上浮出会心的微笑。
野化项目负责人吴代福情绪非常激动:“韦华是我们的好战友,好哥们儿,他被咬伤,已经非常痛苦;治疗过程中,不知道还要忍受好多痛苦!我非常心痛!从人的角度考虑,这是我们的重大损失。从科研角度来说,我们看到‘喜妹’警惕性高,防范意识强,它把这些长处传给‘八喜’,会大大提高‘八喜’生存能力。‘喜妹’表现得野性十足,比起‘祥祥’那真是天壤之别。这正是我们的野放项目,希望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举世瞩目的大熊猫野放工程,不仅让“熊猫人”付出了十余年宝贵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如今,韦华用血肉,测试到“喜妹”的十足的野性。在一片腥红中,让韦华和所有“熊猫人”看到希望,坚定了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