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闲聊的人关注什么?

如果时常往来于熙熙攘攘的公共场所,你一定会发现,拜沉迷电子设备所赐,人们不再闲聊了。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越来越不愿与陌生人交流。那么,不再闲聊,我们错过了什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闲聊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2014年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通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和遇到的熟人做些日常交流,比如跟咖啡馆相熟的店员聊天,对健康颇有裨益。

在上述一系列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记录下与他人的每日互动,对象包括“强关系”(家人与朋友)和“弱关系”(泛泛之交)。当参与者的“弱关系”互动多于平常时,他们表示感受到了更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研究人员认为,就像拥有多种金融投资组合一样,拥有“多种社交组合,就不太容易受到社交关系网起伏波动的影响。”

在2014年《实验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另一组研究人员考察了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他们在芝加哥火车站招募了118名乘客,将其随机分配为三组:一组在火车上与人交谈,另一组一言不发,享受独处,还有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平时无异。在随后完成的调查中,与陌生人交谈的那一组表现得“明显更积极”,同时通勤效率也和独处组一样高。

“与陌生人谈话,跟好朋友聊天,两者的好处或许不尽相同,但我们低估了前者的重要性。”上述文章的合著者Nicholas Epley表示,他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的一名行为学教授。Epley博士将自己的智能手机换成一台功能较少的、不太好玩的手机,他说,这下自己就能更专注于“跟陌生人聊点有意思的闲天了”。

闲聊也是重要的社会润滑剂,有助于构建同理心和社群意识。既然你刚和的士司机寒暄过几句,当然不好因为对方开错道而破口大骂。“孩子发展同理心,其依据不仅是我们如何与亲朋好友相处,也包括我们如何对待周遭的陌生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心理学家Richard Weissbourd补充道。他们“会注意我们是对餐厅的侍者表示感谢,和邮递员打招呼──还是对他们视若无物。”他强调说,闲聊“让平日里无甚交集的人们变得亲切可感”。

Epley博士建议,在聚会或公开活动等场合,可以采取许多酒店员工和服务人员都学过的10/5法则:距离10英尺,眼神交流;距离5英尺,打声招呼。恭维是万无一失的法门:“我喜欢你的领结!”人们高估了闲聊的社交风险,Epley博士说:“大多数人不仅想随便聊聊,还想推心置腹,还可能把不愿告诉配偶的事都向你吐露一二。”

受欢迎的闲聊小窍门:

找共同点:要和派对上的其他客人聊天,开场白可以是“你是怎么认识主人的?”《How to Wow》一书的作者Frances Cole Jones说。如果是社交活动,可以试着问:“类似的活动你参加过很多次吗?你觉得哪次是真的有用?”

同病相怜:令人沮丧的时刻──在火车上堵着,在长队里等着,在公园对付调皮孩子–都是聊天开始的好契机。幽默感很管用:“恩,现在离上床睡觉还有几个小时?”

深入挖掘:不要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找个话题深入下去,《闲聊的艺术》(The Fine Art of Small Talk)的作者Debra Fine说。体育、家庭和旅游一般都是能让交流持续进行的好话题。

承认无知:闲聊往往是了解新事物的好机会。如果对方告诉你,他从事的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工作,你可以坦然承认自己并不了解风力到底是被如何利用的,《说什么》(What to Talk About)的合著者Chris Colin说。“人们欣赏坦诚,也会善意地回答你。”

提有趣的问题:“要让普通的闲聊变得难忘,总是有办法的,” Colin先生说。如果对方说“天真冷啊,”你可以问“哪儿是你去过最冷的地方?”

优雅道别:Fine女士表示,“好了,很高兴认识你”结束得未免太突兀,不妨用微妙的暗示取而代之,例如“一会儿我们得去……”或者“我还有几分钟就要……”,释放出温和的信号,告诉对方你打算结束对话。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