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媒体人谈起“直播”这个看起来很火爆的“新媒体”现象,你很可能得到的回答是:这个东西我们已经做过了!N年以前…它不过就是视频直播么?!其实说得也对,火爆的直播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革新,就是视频+直播。看起来有所不同的可能就是这个直播是通过网络,通过移动智能手机。也无他。
但是它火了,有亿万“百无聊赖”的观众,还有Facebook、Youtube、微博、推特、Snapchat…一大堆大大小小、社交媒体的老巨头、新霸王参与背书… Wait for one minute,怎么回事?这些社交媒体都不是“傻子”,这肯定有名堂。他们显然不会去做另一个电视类型的视频+直播。那么新问题是直播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其实人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肯定答案。为了将直播这个新东西顺利地推广,Facebook除了努力站台、请明星助阵以外还“结集出版”了一个叫《Facebook直播最佳实践》的一页小册子,其中有简练的直播“小贴士”。如果将这些“小贴士”作一下归类可以看到Facebook希望人们进行直播的内容有:
* 具有很强互动的问-答形式,所谓的LIVE Q&A
* 大型比赛和政治活动现场的个人体验,所谓的WATCH PARTY。
* 分享你正式生活工作模式之外的场景,所谓的FLY ON THE WALL。
* 规律性地分享你工作的片段,所谓的CREATE YOUR OWN LIVE SERIES。
每一个大的内容分类之下,Facebook为直播者例举了具体的内容例子。例如,对突发事件发表及时评论;介绍你的家人/宠物;展示你的锻炼过程…基本上可以看到,在目前这个阶段Facebook并不想直接介入大型传统媒体的Show节目内容,以免惹怒为其提供内容的传统媒体。Facebook Live的推荐内容基本保持在传统媒体内容的外围。
可以说这是一种策略,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权宜之计。我们能看到直播模式到底擅长做什么。网络/移动直播擅长的内容特点:
* 互动,显然不能单纯坐着自己一个人说,要和观众及时互动。
* 重个人体验,要将观众视角带到个人的角度。说得更彻底些,就是将主观体验直接推到观众面前。
* 社交,而非正式。人际社交忌讳正式,直播的非正式给观众带来的恰恰是传统媒体非常不适应的方式。
* 将个人的空间分享给观众。你说是满足观众偷窥欲也好、是暴露隐私也好,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这个时代隐私本来就已经被数字媒体巨人们拿来谋利。你分享的起码还是那部分你知道也愿意拿来分享的部分。
* 规律性,但是碎片化。规律性是为了养成观众的观看习惯,而碎片化是网络时代的信息特点。会端坐30分钟看一个完整的访谈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这个世界有两个网络:一个叫中国,一个叫中国之外。目前的网络直播形态发展方向也有两个。一个叫中式的坐着直播,一个叫西式的走着直播。中式的直播是以美女为特点的秀场形式;西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移动/手机为形式的动态、及时、无预案形式。我个人认为网络直播的发展方向还是西式的走着直播。走着直播的形式更符合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也是打破传统媒体的秀场模式的最佳路径。
如果要找出新直播和旧时的电视直播的本质区别的话,我觉得是“社交”。旧的直播是讲述式的、是居高临下的、是有距离感的。而新直播是网络社交的形式由文字、图片向视频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虽然现在形式上名人和秀场的方式仍然是主流,但显然不能再只是讲述和展示自身与众不同的优越感了。新直播是自降身价地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并将互动/即使反馈作为一个直播重点。
如果将想象的空间放得更大更远,我们可以想象终极的直播形式是人人直播。所谓的秀场形式是人人直播的一个过渡。当一切归于平淡,直播只不过会是我们网络/移动社交的方式。随着隐私意识进一步淡化而进入到一个人人直接自然地分享自己生活的时代。即使从现在的直播里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直播是一种陪伴而非媒体。正是因为新直播的社交属性使人们围观“一个女生吃饭”这样的无聊事情,背后的驱动是“孤独”,网络时代的“新孤独”。
新直播和旧直播压根就是两个时代的两个物种,一个是中心化的电视、一个是去中心化的网络。新直播是社交的、随时随地的、非正式的、碎片化的、个人感性的和人人的。新的网络直播现在的样子只是它渐变的最初期,它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傻傻看不清。只有其中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一定是走向旧直播的反面。(文/沈二,来源: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