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上月的“脱欧”公投结果震动了全球。在欧洲内部,这一结果将在未来多年改变“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欧洲以外,“脱欧”的外溢效应也将改变人们对英国在国际事务中角色的认识。在中国,尽管北京官方在公投结果出炉后即说尊重英国人民的选择,但《人民日报》却在一篇评论中反问: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历史性趋势的情况下,人们真能做到重回过去吗?
“黄金十年”失色?
自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以来,中英两国官员常用“黄金十年”来形容伦敦与北京的关系。但英国《卫报》在公投结果出炉后发文指出,英国的“脱欧”让“黄金十年”失去光泽。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陆克(Philippe Le Corre)的话说,中英两国的“黄金十年”只持续了“大约十个月的时间”。他对BBC中文网说,中国其实很清楚德国才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北京与法国及其他欧盟机构的协商也同时在进行。
不过,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的东亚事务研究员施瓦克(Edward Schwarck)则认为,“黄金十年”何去何从,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许多投资者将英国视作进入欧洲大陆的跳板,但目前英国尚未决定其与欧洲未来的关系如何。”“(英国今后与欧洲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免关税贸易。当然,还有让伦敦金融城人士自由穿梭于单一市场的‘金融护照’权。” 他在本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说。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脱欧”加大了金融动荡,但由于中英两国的贸易相互依赖并不太强,因此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真的脱离欧盟,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不过,这并不表明英国的“脱欧”不会对中国在欧盟内部产生影响。
德国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加斯佩思(Jan Gaspers)在近期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说,在欧盟内部,英国一直为中国的经贸摇旗呐喊。相比之下,欧盟内的另外两个大国,德国与法国则并不如英国那么热衷。这也就意味着,在诸如北京一直希望获得的“市场经济地位”上,英国的“脱欧”将让中国在欧盟失去一个重要的支持声音。
不过布鲁金斯学会的陆克对BBC中文网表示,英国虽然让人感觉其在布鲁塞尔一直力挺让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事实上并没有太多证据表明伦敦有实际行动。他说,这是因为伦敦的声音早已在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谈论多数国际议题时变得十分微弱。
“中国在今年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不希望其工业工作因中国而消失。甚至是习近平今年访问过的东欧国家也不会冒险为中国在布鲁塞尔呼吁给其‘市场经济地位’。她们也都知,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才更强大。”
“太多的不确定了”
接受BBC中文网访问的专家都认为,英国离开欧盟在布鲁塞尔层面产生的影响并不足以让资金充裕,渴望将资产多样化的中国企业望而却步。对中国企业而言,英国的公投结果在短期内产生震荡(比如英镑汇率和房价等)的同时也会带来机会。
6月24日公投结果出炉后,卡梅伦即要求商业大臣贾韦德(Sajid Javid)领导一个部长级工作小组,与在英国的国内与国际企业保持紧密接触。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加斯佩思说,基于中国企业对英国基建等项目的热衷,中国大规模投资还将持续。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可能还将增加,”他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投资者擅长利用经济不确定和市场动荡时期在欧洲国家扩张投资。加之若英镑继续贬值,这可能进一步刺激投资,尤其在房地产和基建项目上。”
这或许也是为何中国股市在英国公投结果出炉后并没有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在全球股市急剧下挫的同时,中国沪市在6月24日仅下跌1%。到了6月27日,该指数还出现略微上涨。
不过,布鲁金斯学会的陆克也观察到了另一面。他对BBC中文网说,英国的“脱欧”,让中国在英国的一些投资项目进入了“等着瞧”的状态。他说,北京方面会让那些尚未在英国开展项目的负责人持观望态度。当然,这还取决于今年10月谁正式成为英国首相。“太多的不确定了。”
陆克说,中国最不喜欢的就是突如其来的变化,而英国“脱欧”对很多人来说都措手不及。“接来下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进入英国的直接投资会被搁置,但诸如辛克利角这样的项目会发生什么也得等着看。在伦敦金融城,活动依旧,只是(中国投资者)会多一份谨慎。”
英国对华政策走向
那么,英国对中国经贸先行的外交政策还将持续吗?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的施瓦克对BBC中文网指出,这取决于下一届英国政府的外交重点。他说,短期内,公投之后的英国或许将会把更多的外交精力集中在欧洲。他将之称为“重返欧洲”(Pivot to Europe)。
他表示,今后英国如何与中国打交道,还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若英国真的脱离单一市场,并可以自主与非欧洲国家谈判双边贸易协定,那其将从较弱的地位开始谈判。”他对BBC中文网说。
当然,由于公投带来的国内政局不稳尚未得到解决,中英关系的未来走向还不明朗。“(现任财相)奥斯本相信英国与中国的关系需要被经贸所主导,这有时也就让一些困难议题,诸如安全与人权在与北京的谈判中落了下来。”
不过施瓦克指出,英国的中国政策并不是由一个人所主导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主导了英国的外交政策,这就意味着英国要加深与诸如中国这样的关键新兴市场国家的联系。换而言之,‘繁荣议程’主导英国外交。“广泛地讲,未来可能还是这样的,尤其是当英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不确定时期。”(转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