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体会,正襟危坐想学什么东西,往往效果不好,特别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更为痛苦,想想这么多年来中国人的政治课都是怎么过来的。但是换个场合,以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方式政治学习,效果会不太一样。
今年的春节文艺晚会就是这种方式。看了春晚,高三学生准备6月高考的政治考试,心里踏实多了。许多机关干部,本想着先抢一会儿红包,等到最后主持人朱军总结中心思想的时候,再领会春晚精神。惊喜的是晚会一开始,主持人就朗朗道出党的“四个全面”,这下节后写工作计划有指导思想了。
不光寓教于乐,要是有所奖励,效果更好。为此春晚也是群策群力,和电商公司联手推出手机抢福卡。别看街上到处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能背出几个的人不会太多。现在出现在福卡上,看到的都会留下印象。
大家平时工作忙碌、生活辛苦,难免会错过新闻联播,不易与时俱进。除夕晚上,终于静下心来,把工作和辛苦放一边,轻松愉快看春晚,顺便了解一下国家大事、党的政策和革命传统,两全其美。
去年的九三阅兵,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看上。北京人民每天还能在地铁的电视里不断重温,外地人就没有那么多机会了。关键是再看阅兵要有仪式感和幸福感,春晚无疑是最好的时机。看到舞台上队列整齐,军旗飘飘,军歌嘹亮,富国强兵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看到先辈们过雪山草地的艰辛,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响起,当“我的祖国”的歌声荡漾,心中的感恩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说白了,春晚就是代表党教育人民,代表人民感激党。
中国有很多节日,比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但每一个单独节日的意义都不够全面。现在有了除夕节的春晚,爱党拥军爱国的主题整合呈现,入耳入心。有些节日只是部分人过,有些节日沦为消费旅游的黄金周,只有除夕春晚,家家团圆,亿万观看,民族传统和红色文化得到最佳的传承。
有些人说春晚把一个民俗节日变得走了样。这是对民俗的僵化认识,民俗从来都是随时代而变的。过去过年就是吃饺子放鞭炮,现在污染环境,放炮的少了。感谢党的政策好,天天可以吃饺子,也不稀罕了。打麻将只是四个人相互融资,还容易伤和气。喝酒纵欲,既伤身体也不符合八项规定。只有春晚,既有欢歌笑语,也有国计民生,阖家观看,其乐融融。边看边还可以抢红包,资产流通加快,财富合理分配。因此看春晚、抢红包、等待新年的钟声,这就是新民俗。
还有人说今年的春晚太政治了,那是由于过去大多数时候太娱乐了,必须矫枉过正。娱乐至死,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讲政治,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商业媒体,可以不讲政治。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具有导向性的国家电视台,必须要讲政治、讲革命传统、讲思想教育。
江泽民总书记时明确提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要求。一段时间来,放松了这些要求,社会上不思进取,奢靡享乐成风,媒体三俗流行,部队不像部队,文艺不像文艺。习总书记强力反腐,改革军队,召开文艺座谈会,推动传播正能量。最近又强调红色基因,重提共产主义理想,专上井冈山。
这些就是政治,作为党领导的央视,当然要旗帜鲜明地体现。利用春晚这个场合,深入浅出、形式多样地教育引导人民,要比新闻联播和每年的“两会”更热闹,效果更好,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正是要讲政治,此次春晚才摒弃过去一些“政治上不正确”的做法。本来不应该对方言厚此薄彼,但过去东北话大行其道,角色安排上,上海话小里小气,广东话财大气粗,西北口音憨厚愚笨。农民工、残疾人、外地人、外国人、少数民族、老人、妇女、胖子、矮个子、寡妇、剩女,都曾是春晚取笑揶揄的对象。现在全部采用普通话,小品除了揭露骗子,不再对普通民众、弱势群体讽刺挖苦。切实贯彻文明、平等、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政治的变化是明显的,观众最感兴趣的是反腐倡廉,批评不正之风。过去最大也不过是对乡干部公款吃喝、公务员上班时间打乒乓的隔靴搔痒,现在则对拥有实权的科长,利用调动工作收受好处费,进行大胆的讽刺监督。
很多人吐槽今年的春晚太政治、太说教,娱乐、笑点不多。其实换个角度看春晚,就像与其抱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不如庆幸广告中还有电视剧一样。抱着寓教于乐的目的看春晚,怀着看女主持人的心态看央视,总会有收获,何况还有网络社交媒体的补充平衡。
只是上小学的女儿,看着震撼的军队,听着庄严的歌曲,表情凝重,问:“爸爸,开学后,老师会不会像看阅兵一样,要我们写感想?”(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