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简介:炎帝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姜姓部落首领。原居姜水(今宝鸡)向东发展到中原,被黄帝打败,遂与黄帝姬姓部落联合并击败其他部落,实现中华民族的首次统一。炎黄被后世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又说炎帝即神农氏,因教民种植稼穑和口尝百草发明中草药,因而又被称为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海内外华人都以自己为炎黄子孙而自豪。炎黄成为民族情感的凝聚力和纽带。
众所周知约5000年前,炎黄二部族联合,占据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华夏主体,在漫长的历史渐进过程迁徙、扩张、融合形成一个伟大的群体–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把炎帝、黄帝尊崇为自己最早的祖先或曰“人文始祖”。
数典念史炎黄二帝的确是厚德流芳,光照日月,辉映千古。尤其是炎帝身上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不畏艰辛、勤劳务实教民稼穑,寻草问药舍生忘死的精神可歌可泣,感动千古。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我国第一部医药大典定名为《神农百草》。
由于炎黄二帝功高盖世所以大江南北盛传他们的故事,凡有传说的地方都有祭祀场所,全国炎帝传说密集区为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甘肃,四川,山东。其中湖南陕西、河南是传说最多的地方也是祭祀最多的地方,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建于宋代历史悠久祭祀隆重。我们陕西黄陵县有黄帝的归宿地黄帝陵,炎帝的出生地宝鸡近年来修建了炎帝陵。寻根祭祖香烟缭绕处情深意浓顶礼膜拜可是始祖文化,始祖历史史学者以外的人群了解的少之又少。近年来黄帝的研究颇有进展,炎帝的深入研究才刚刚起步,炎帝的称号,炎帝族裔,炎帝称谓,炎帝传承、炎帝的时代问题都成为待解之谜。甚至有人认为炎帝和黄帝是一个人或者是亲兄弟。由于笔者编著了《炎帝百谜》所以对炎黄历史略知一二是故在这里抛砖引玉先谈谈炎帝世系传承问题。
关于炎帝的传承多见于史册的有八世子孙之说:《史记。补三皇本纪》、《帝王世纪》、《路史后记》、《古今系》等典籍。其中《御览》云:“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榆罔”。其中北宋《通志》记载的较为详尽。《通志》云:“炎帝…..生临魁,嗣神农曰帝临魁,在位八十年,(或云六十年),帝承嗣位六十年(或云六年),帝明嗣位四十九年,帝直嗣位四十五年,帝厘嗣位四十八年,帝哀嗣位四十三年,帝榆罔嗣位五十五年(嗣即继承之意)。诸侯相侵,帝不能正,黄帝征之,天下尊为天子,炎帝遂绝,自神农至榆罔五百年。”炎帝真的传承八世吗?《通志》记载的准确吗?这都需要后人的考证。
近代何光岳先生从先秦古籍《国语》、《商君书.画册》、《易.系辞下》、《礼记.月令》、《左传.昭公十八年》、《战国策.秦策》等书典入手潜心研究炎帝历史,旁征博引几百部关于炎帝的书籍,博采众长,概括总结前人的著录,考证炎帝八世应为第一世神农氏、第二世炎帝临、第三世炎帝承、第四世炎帝魁、第五世炎帝明、第六世炎帝直、第七世炎帝厘、第八世炎帝哀。
何光岳先生认为第一世神农氏生与姜水,姜水在今陕西宝鸡市内。又据万历《宝鸡县志》,乾隆29年、55年《宝鸡县志》在炎帝遗迹:姜氏城、神农祠、九龙泉等历史见证及宝鸡地区十县二区中先后发掘密集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说明神农氏部落的繁荣昌盛。
第二世炎帝临。史书记载:“在位六十年或八十年”。《路史.后纪四》:“炎帝临,以帝临为临魁,非也,夫帝临在帝承前,而帝魁乃在帝承之后,盖自异代”。这里解释清楚了炎帝临与炎帝魁合为一人的错误,说清了二者隔代的问题。
第三世炎帝承“在位六十年或云六年”,各种书目记载大致相同,关于帝承的史绩,何光岳先生在《姜炎文化.炎帝八世考篇》中说,帝承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完善了部落朝贡的税收问题,可见其时私有制财产积累已经出现,而且氏族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已经初具规模,原始社会正向文明社会的开端迈进。
第四世炎帝魁。炎帝魁继承炎帝务农耕播五谷的传统。活动地望在近河南辉县市西北。
由于很多史籍将临、魁合为一人,故帝临魁在位多少年无法详考。
第五世炎帝明。《通鉴外纪》云:“在位四十九年”。活动地望在今山西。
第六世炎帝直、第七世炎帝厘、第八世炎帝哀史迹,事迹稀少,故仅仅提名介绍不一一细叙。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众多的古文献将榆罔排为八世,而这里将哀帝排为八世,这个原因是其他典籍将帝临与帝魁合为一人的缘故。
炎帝末世榆罔是炎帝帝系中比较著名的一个人物。榆罔即位五十五年,后世所谓的“炎黄争霸”、“炎黄盟约”中的炎帝即指帝榆罔,榆罔字“炎黄争霸“败北与阪泉之战,标志着炎帝世系衰亡,黄帝世系崛起,从此黄帝取代炎帝榆罔而成为中原霸主。
除了这八世之外还有炎帝九世之说《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应为后土之孙,即炎帝后裔”据此个别史学家按照炎帝氏族谱系排序,夸父应为炎帝第九世。但这一排法终竞没有形成共鸣大行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