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将军沙龙

2014年1月11日,以色列前总理及著名将军沙龙去世,13日以色列为沙龙举行国葬。1月15日晚上7点至8点,加拿大中文电台的时评访谈节目邀我作嘉宾进行了时事电话访谈和直播。节目由主持人,时事评论员万沐和我对11日逝世的以色列前总理沙龙进行评述。在访谈中,节目主持人询问了我在以色列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对以色列和阿以冲突等中东问题的看法。由于访谈时间有限,其间有几次插播广告,我没能深入详谈。所以撰此文以作补充。

沙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很多以色列人认为沙龙是以色列国家英雄,但一些倾向和平的以色列人则曾认为他是和平进程的麻烦制造者,而很多阿拉伯人认为他是中东屠夫,双手沾满阿拉伯人的鲜血。那么沙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沙龙的确是一位传奇将军,对以色列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是一位政治家,对以巴和平进程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沙龙是苏俄犹太移民的后裔,1928年2月26日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附近的一个农庄。巧合的是,多数的以色列国家领导人,如开国总理本古里安、将军总理拉宾、曾经的代总理及后来的总统佩雷斯等等,都是出身于以色列的基布兹集体农庄或私人农庄。

沙龙(Ariel Sharon), Ariel在希伯莱语里是上帝的狮子,Sharon是一条以色列河谷的名字。沙龙确实有些狮子的性格。他小时候生性胆大顽皮,经常打架闯祸,天不怕地不怕。1948年以色列在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下建国,但是第二天即遭到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六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合进攻,因为阿拉伯方面不认可联合国分治决议,认为其分治方案不公平。战争一开始,20岁的沙龙即投身军旅,从普通士兵干起,开始了其传奇的一生。自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后,沙龙参加了所有的中东战争,出生入死,职位和军衔不断升迁,为国家的生存和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沙龙作战勇猛,极富胆略和谋略,作为军事将领,指挥作战机动灵活,奇谋迭出,常常出人意料。对敌人的攻击往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1973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经过长时间苦心经营和周密策划,为报以前在战争中的失败之仇,于1973年10月的穆斯林斋月之中及犹太人的赎罪日发动了战争,意图一举击败以色列。由于赎罪日犹太人不吃不喝的斋戒,事前毫无准备,南部战线的埃及军队突然出击,采用特制高压水枪冲垮以色列军队的沙堡,突破苏伊士运河沿岸的以色列巴列夫防线,迅速攻入西奈半岛。而以色列北部的戈兰高地防线也很快被叙利亚坦克部队突破,攻入了以色列加利利地区的约旦河谷。以色列南北全线受敌,危在旦夕。作为以色列南部军区军事统帅的沙龙将军临危不乱,力排众议,率领以色列装甲部队化装成埃及军队,身着埃及军服,口操阿拉伯语,从夹缝中逆向渡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埃及境内。埃及民众以为是自己的军队得胜归来,给予了热烈欢迎。万万想不到的是沙龙率领化装的以色列军队突然迅速占领了埃及的苏伊士城,一举切断了攻入西奈半岛埃及第四军团的后路,使前方突入到西奈沙漠中的埃及军队一下子陷入断水断粮的绝境并被彻底围困起来。与此同时,北部战线约旦河谷的叙利亚坦克部队也神使鬼差由于进展太快用光油料,后勤供应不及,遭到以色列空军战机的超低空突袭,叙利亚坦克全部被以色列空军的凝固汽油弹摧毁。从此南北战局扭转,以色列转败为胜转危为安。当时准备动用战略武器的梅厄总理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放下心来。沙龙在这次中东战争中为以色列立下大功,成为国家英雄。埃及的萨达特总统通过这次战争也深刻地认识到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都无法战胜以色列,只得寻求和平途径解决和以色列的争端,最后讲和得回了在六天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全部西奈半岛领土。

如果说1973年的十月中东战争以色列是被动应战后发制人的话,那么1965年的六天战争则是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六天战争以色列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是,战争的手段并不能完全保证和平的到来。六天战争以后,出于对以色列的仇视,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建立起来。由于实力悬殊,巴解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等各种手段和以色列对抗。后来巴解在约旦境内聚集起来,试图推翻侯赛因国王亲西方的约旦政府,结果遭到侯赛因国王的严厉镇压,被杀死数千人。这就是著名的“黑九月”事件。受到约旦沉重打击的巴解逃到黎巴嫩再度聚集,在政府软弱的黎巴嫩的南部建立了国中之国,从那里继续袭扰以色列。

为了解除巴解的袭扰,1982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策划并指挥了攻入黎巴嫩南部的旨在清剿巴解武装组织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并取得了成功,巴解被解除武装。放弃武器的巴解成员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护送下被迫去往突尼斯。但是,在这次战争中,由于亲以色列的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民兵屠杀了沙布拉和沙提拉(Sabara and Shatila)两个巴勒斯坦难民营的难民。这次事件引起了国际的谴责。沙龙作为战争的指挥者被认为应该对此事负责,他因此辞去了国防部长的职务。其实,屠杀事件是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民兵所为,但是以色列军队没有制止。另外,巴解的武装分子也常躲藏于难民当中,他们本身也是难民出身,所以很难把平民和武装分子区别开来。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以色列军队主要目标是针对和以色列对抗的武装分子,但阿拉伯武装分子却是针对所有的以色列人特别是以色列平民的,这就是双方的差别。

2000年沙龙在卫兵的护卫下,强行进入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还拒不脱鞋。此举引起了巴勒斯坦穆斯林的强烈愤慨,激起了巴勒斯坦极端分子的自杀炸弹恐怖袭击浪潮。这也是沙龙制造的又一个麻烦。

90年代我在以色列留学和生活期间,我们接触的大学里的师生和我们的朋友多数人都不大喜欢沙龙,认为他作为一个军人\一个将军很英勇善战,但是作为政治人物沙龙太过强硬,阻碍和平进程。那时候那些朋友们很少看好他会成为总理领导以色列。哪知道我们离开以色列后的21世纪,沙龙居然当选为以色列总理。他成为以色列总理后一改以前的强硬作风,反而出人意料地以铁腕手段推进以巴和平。他顶住右翼反对意见和压力,单方面从加沙地带撤出犹太定居点,把治权还给巴勒斯坦人。

其实,在以色列所有领导人当中,对巴勒斯坦人作出实质性和平让步的却是两位曾经和阿拉伯军队浴血奋战的两位当过将军的总理,这就是拉宾和沙龙。拉宾与阿拉法特的巴解握手言和,以土地换和平,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1995年却被以色列右翼狂热分子暗杀,那时我正在以色列留学。后来沙龙对巴勒斯坦人作出让步后遭到自己创立的利库德集团的反对,他因此选择离开利库德而重组新党“前进党”。左翼的拉宾和右翼的沙龙这两位将军总理能够对巴勒斯坦人作出实质上的让步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两人都是以色列国家英雄,为国家出生入死立下功勋,不惧被人说成是“卖国”,而文人总理就不具备这种优势和胆识;第二,拉宾和沙龙都在数次中东战争出生入死,深知战争的残酷和无奈,从内心知道和平的可贵,希望真正的有保障的和平。他们认识到战争只是达到和平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

我们在以色列时,有一天太太为一个中国商务代表团作翻译,从特拉维夫回到我们在耶路撒冷的家对我说,“你猜我今天在特拉维夫碰到谁了?”我答不出来。她说她和代表团在一个餐馆居然偶然碰到在那里吃饭的沙龙!那时沙龙赋闲在野。我太太说她看见沙龙一个人敞开大肚在一张餐桌前大快朵颐一大盘烤肉。沙龙的性格是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殊不知这大吃大喝有损他的健康。由于贪吃,沙龙体型肥胖健康不佳。2006年,还在任总理的沙龙由于第二次中风成了植物人,在昏迷8年后的2014年1月11日,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2014年1月17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