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经济体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对与错

全球发达经济体政策道路的分化,为全球领导人游刃于艰难的后危机环境提供了经验。

美国和英国似乎已经找着点北了,欧元区和日本则还在摸索。美国和英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失业率曾分别飙升至10%和8.5%的高点,现在则分别降至了5.8%和6%。而过去几年中,欧元区失业率攀升到了11.5%,日本经济则重新陷入了衰退。

美国和英国的央行在早期就采取了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却倒向了上调消费税税率以遏制预算赤字,欧洲则在应对银行业疲软问题方面行动迟缓,而且受制于财政紧缩这个紧箍咒。

上述危机后决策的无心试验提供的三大经验如下:

量化宽松帮助解开了一个长期以来的经济之谜:在短期利率触及零下限后,央行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经济?当利率接近于零,央行就失去了在经济疲软时通常可以使用的一个工具:下调短期利率。降息会刺激借贷、支出和投资,在低迷时期通过把一个属于更乐观未来的经济活动提前,帮助平滑经济周期的变化。

在2008年底将短期利率下调至接近于零水平的美联储通过一项所谓的定量宽松政策解决了这一问题。定量宽松是购买长期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证券,旨在降低长期利率和鼓励投资者投资股票、公司债券等其他资产来刺激经济活动。

美联储于2009年开始了第一轮定量宽松,英国也在危机爆发后不久迅速启动了定量宽松。日本央行于2013年春天开始大力使用这一工具,而欧洲央行则刚刚开始启用。

定量宽松的潜在负面影响包括推动通货膨胀大幅上升以及催生新的金融泡沫等,这些令许多经济学家感到担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显现。上述四个经济体通胀膨胀率均低于2%的目标水平,但美国和英国的通胀率正在接近这一水平,而欧元区和日本则远远低于这一水平。尽管金融市场一些领域的发展看似有些过头,但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泡沫。定量宽松的积极影响在经济学家中仍存在很大争议,但鉴于美国和英国经济的更好表现,似乎那些采取了定量宽松政策的国家的确有从中获益。

布兰迪斯大学国际商学院(Brande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经济学教授切凯蒂(Stephen Cecchetti)说:“我们现在知道,在利率近零的情况下,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有效的;但在2008年,人们对这一点并没有把握。”切凯蒂曾担任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经济学家。国际清算银行一直对量化宽松政策持怀疑态度。

在你有能力的时候整顿好你的财政,这样一来,你就能够应对不时之需。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在本月的讲话中称,政府需要在景气的时候大大改善结构性财政状况,这样才会在环境变差的时候有更多提供刺激的空间。

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的数据显示,日本政府背负着庞大的债务,其债务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5倍,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的债务相当于本国GDP的0.8倍。日本降低负债的措施正在妨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推动日本经济摆脱长期低迷的努力。11月份,日本政府公布日本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主要是受到旨在降低政府债务的消费税上调拖累。

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实施的财政政策比欧洲或日本更具有弹性,英美的短期政府预算赤字一度扩大,但在危机过后逐渐消失。但美国决策者们未能就控制长期赤字达成协议,一旦发生新一轮危机,这可能成为一个麻烦。

帮助银行迅速充实资本,而非迫使它们收缩。切凯蒂本月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美国和欧洲的政策结果出现差异,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调整银行资本结构采用的做法不同。

欧洲的银行通过收缩贷款组合以及避开高风险资产的办法来提高资本/风险资产之比。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缩小分母来提高资本比例。而美国的银行则通过增加资本、也就是提高分子来提高资本比例。切凯蒂称,筹集到资本的银行更愿意放贷,金融脆弱性的教训蔓延至更广泛的经济层面。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一份文件显示,2009年底至2012年底,美国银行业资本增加了2,030亿美元,欧洲银行业资本增加1,080亿美元。在此期间,欧洲和美国银行业的风险加权资产分别下降1.5万亿美元和1,540亿美元。

切凯蒂称,状况低迷的银行停止放贷,债台高筑的消费者不再支出,前景不佳的企业停止投资。(来源:华尔街日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