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桶挑战”看善用明星效应

让一桶最“冰”的水成为一个世界最“热”的话题,这其中脱离不开的是:明星效应。

相比普通人,明星、社会名流无疑拥有更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其一举一动都为众多粉丝关注。“冰水浇头”如果不是由明星来湿身,恐怕不会唤起大众对渐冻症病人的关注;“冰桶挑战”如果不是由明星们来接力,恐怕不会迅速筹集到可观的治疗资金。

在中国慈善事业低迷不前时,“冰桶”的成功可谓醍醐灌顶。

一方面,“冰桶挑战”改写了中国传统慈善的刻板形式。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募捐不缺少明星身影,但因为司空见惯的明星慈善宴会、明星公益演出总以宣扬苦难为主旋律,其结果是:那些需要救助的群体与那些慷慨施助的群体不经意间形成反差,最终让慈善成为一种沉重负担。“冰桶挑战”则更具亲和力,让公益变得更平等更易于接受。仅仅一桶冰水,加上无处不在的全球化网络,利用明星尴尬可笑的镜头就换取了人们对公益的关注。

另一方面,“冰桶挑战”开辟了一条利用好“明星效应”的新路。

除了拍广告,“明星效应”其实能帮助很多事。比如,悉尼City2Surf慈善公路赛,就是请来世界级长跑明星莫特拉姆,带动全民参与,从而募集善款;中国的《爸爸去哪儿》娱乐节目,在展现明星的亲子生活状态中传递家庭关怀和教益,也不失为一种公益。

说到底,社会缺少的往往不是人的善意,更不是名人的财富和影响力,而是给这些善意、资本和影响力穿针引线的“本事”。

作为公众人物,明星大腕们既可以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地说:“XXX,你值得拥有”,也可以在镜头前给自己浇一桶冰水筹集数千万善款。可见,“明星效应”若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你想用它来放大什么。(来源:大洋时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