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加墨联合世界杯看政治变奏曲

七年前,当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成功获得2026年世界杯联合主办权时,三国用”北美团结”的政治叙事巧妙掩盖了当时已存在的关税争端和边境墙争议。时任美国足协主席卡洛斯·科代罗(Carlos Cordeiro)曾宣称这是”三国团结的象征(The unity of the three nations)”,将其誉为”强有力的政治宣言”。如今距离世界杯开幕仅剩15个月,随着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这幅团结图景正被新一轮关税战和”加拿大第51州”的争议言论撕得粉碎。

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将实施”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这已是其任内第三轮针对邻国的贸易制裁。更富挑衅性的是,白宫官员多次公开讨论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版图的可能性,这种政治姿态使得世界杯筹备工作陷入微妙境地。尽管特朗普本人宣称”紧张气氛会让赛事更精彩”,但现实困境正在浮现:当美国同期还将举办2026年世界杯(World Cup)、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2028 Olympics)等多项国际赛事时,全球参与者是否愿意——或者说能够——顺利入境?

体育经济学家安德鲁·津巴利斯特(Andrew Zimbalist)指出:”特朗普可能会像在关税政策上反复变通那样,为世界杯临时开放特殊通道。”但美国圣十字学院教授维克多·马西森(Victor Matheson)的警告更值得警惕:”赛事真正需要跨境流动的不是商品,而是人群。当边境检查全面升级,特别是美国政府削减跨境服务部门时,人员流动效率将成为致命瓶颈。”

2月加拿大冰球赛事中《星条旗》遭嘘的场面,很可能在世界杯赛场重演。白宫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已激怒欧洲,而对邻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更持续毒化着国际关系。虽然墨西哥政府代表加芙列拉·奎瓦斯(Gabriela Cuevas)坚称”关税与世界杯是两个平行议题”,但政治对抗的阴影始终盘旋——1994年美国世界杯组委会主席艾伦·罗滕伯格(Alan Rothenberg)坦言:”美国可以随时接管加墨两国的赛事承办权”,这番言论暴露出三国合作脆弱的本质。

体育能否超越政治?国际奥委会新任主席科斯蒂·考文迪(Kirsty Coventry)的应对策略颇具代表性:”我将运用20年来与强势男性政要打交道的经验,通过沟通确保所有合格运动员都能参赛。”这种务实态度或许揭示了大型赛事的生存法则:在特朗普”赛事成功即执政业绩”的逻辑下,2026世界杯可能获得特殊政策窗口。正如墨西哥球迷赫尔曼·卡马乔(German Camacho Pacheco)所言:”除非贸易战升级为真实战争,否则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对足球的狂热。”

当16座承办城市准备迎接这场横跨三国的足球盛宴时,政治与体育的角力仍在继续。历史经验表明,世界杯既可能成为紧张关系的减压阀,也可能沦为政治对抗的新战场——其最终走向,取决于三国政府能否在哨声响起前找到利益最大公约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