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期调整难掩长期风险
在美国对加拿大商品全面加征25%关税(能源产品10%)的背景下,加拿大中小企业正采取”温和调整”策略应对短期压力。多伦多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re Toronto)对50家中小企业高管的调查显示,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缩减工时、暂停招聘等方式替代直接裁员,但这一缓冲期仅能维持6至12个月。若关税长期化,更剧烈的裁员潮可能滞后爆发,形成”延迟冲击效应”——初期就业数据看似平稳,随后却出现断崖式下滑。
行业与区域分化显著
调查揭示了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行业层面:固定资产占比高、难以部分减产的企业(如制造业)将更早面临裁员压力;
地域层面:对美国市场依赖度高的地区(如安大略省)受冲击更剧烈。数据显示,加拿大中小企业平均31.1%收入来自美国,但18%的企业对美依赖度超过75%,这些企业已面临”生存性挑战”,亟需全面调整战略。
长期竞争力隐忧浮现
63%的受访企业表示,若关税持续影响收入,将削减或推迟研发投资。World Trade Centre Toronto警告,这可能引发”竞争力侵蚀”——研发投入通常决定企业3-5年后的市场地位,当前的收缩或导致加拿大在未来全球产业链中边缘化。
政策与企业双轨应对
报告建议政府从三方面破局:
贸易多元化:加速开拓亚洲、欧盟等替代市场;
外交斡旋:联合墨西哥向美国施压,争取关税豁免;
创新激励:通过税收优惠补偿企业研发成本。
企业端则需聚焦:
供应链弹性:分散采购渠道,降低对美国原材料依赖;
效率提升:数字化转型对冲成本压力;
市场多元化:探索新兴市场出口机会。
当前中小企业的”温和调整”仅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若美加贸易僵局未解,2024年下半年可能成为加拿大就业与产业竞争力的临界点。政策与企业的前瞻性布局,将决定这场关税博弈的最终代价由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