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俄战争三周年,美国政策大转向

2月24日标志着俄国军队全面入侵乌克兰三周年。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在是否继续支持乌克兰抵抗俄国入侵上,与它的盟友如加拿大、欧洲等之间,产生了巨大分歧。本周二,在没有乌克兰和欧洲参与的情况下,美国与俄国的高级官员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了会谈。会后,双方称,将组建高级代表团展开和平谈判。而俄国称,准备好进行谈判,但要求北约撤回对乌克兰成为其一员的承诺。

这一新发展导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极度不满,多次公开表示,不会接受美国与俄国私下达成的协议,并呼吁成立“欧洲部队”,因为普京不可能就此停下侵略的脚步。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即在公开场对泽连斯基进行羞辱,称“他就不该让战争开始”,“他是个未经选举的独裁者”——舆论一片哗然。

欧盟与加拿大等盟友显然对美国的大转向没有做好准备,看上去有些手足无措。法国总统马克龙本周一召集欧盟以及北约领导人举行紧急会议,试图就保护欧洲和平达成一致立场。而英国和瑞典明确表态,会派遣军队保证乌克兰安全。加拿大外交部长乔丽(Mélanie Joly,乔美兰)也表示,加拿大有兴趣在战后参与保障乌克兰安全行动。而特鲁多也立即在社交媒体表示,加拿大人和乌克兰站在一起。

阿尔伯达大学政治学教授、前外交官侯秉东教授(Gordon Houlden)接受加广专访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变化。而特朗普对泽兰斯基的指控与事实背道而驰。除了俄罗斯之外,几乎没有国家会声称是乌克兰袭击了俄罗斯或乌克兰挑起了战争。“这表明,特朗普总统对世界的看法与盟友截然不同,他相信的事实也截然不同。我认为,这对于西方国家的团结来说可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对加拿大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挑战。事态的发展几乎很难预测。”

他认为,现在谈论战争结束还为时过早,因为战争结束的前提是基辅、莫斯科和美国就此达成协议。但很可能,普京和特朗普同意的条件对基辅来说不可接受。而普京也很可能不接受欧洲和加拿大驻军乌克兰。同时,没有美国的支持,基辅还能继续战斗吗?欧洲和加拿大也必须决定,他们将准备如何继续帮助乌克兰。不过,侯秉东教授表示,至少更为确定的是,加拿大将继续为乌克兰的重建工作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西方盟友重新审视与美国关系
美国这一彻底掉头,令盟友措手不及。尽管很多人预料到,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会反对美国军事援助乌克兰,迫使乌克兰与俄国达成停战协议。但没有想到,特朗普绕过乌克兰直接和普京和谈,并要求乌克兰向美国交出稀有矿产换取援助。

侯秉东表示,自己在去年曾前往基辅进行讲学,目睹了乌克兰民众的痛苦,所以,美国的背弃首先对乌克兰人民来说,这是非常悲哀和伤痛的。他解释说,二战结束以来的80年里,美国和加拿大、北约和加拿大、北约和美国对国际事务基本会持相同观点,或者差别只在于“可能在同一本书的不同页面上”。但他现在觉得,目前看,“美国特朗普总统和盟友们阅读的根本都不是同一本书”。

他分析说,问题的本质是,美国是欧盟和北约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在维护世界稳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如果特朗普真的像我们说的那样,支持普京,会发生什么?他已经削弱了北约,削弱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我认为,我们已经看到,欧洲国家,尤其西欧,除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外,正在重新评估美国在其安全中的作用。我们长期以来一直依赖美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而这些观点现在正在改变。欧洲大国如德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将不得不推行更独立的政策,独立于美国,并在自己的国防上投入更多资金。”

但因为欧洲的安全是依赖北约(NATO),北约的主力是美国,如果欧洲重新部署,那也需要一个过程。

1938年《慕尼黑协议》重演?
这些天来,欧洲二战历史再次出现在媒体的视线中许多人警告,目前的局势像极了1938年《慕尼黑协定,Munich Agreement》签署之时。那一年9月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签署协议,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但会议并没有邀请捷克斯洛伐克出席——捷克称这个协议是“慕尼黑背叛”。

不过,绥靖政策并没有带来他们相信的欧洲和平,反而助长了希特勒的领土野心。慕尼黑会议的决定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侯秉东教授介绍说,1938年张伯伦从慕尼黑回来后,丘吉尔还是一名后座议员。他站起来表示反对,说“张伯伦先生,你必须在战争和耻辱之间做出选择。你选择了耻辱,现在你将面临战争。”他也提及,需要强调的,二战前世界上还没有核武器,但普京显然想重新确立莫斯科对欧洲大部分地区,尤其东欧和中欧的控制。他还没有结束,但会遇到欧洲的抵抗。(来源:RC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