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十年来,汽车制造一直是德国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该国战后经济奇迹的重要象征。德国的“三巨头”品牌——大众(Volkswagen)、奔驰(Mercedes-Benz)和宝马(BMW),一直以卓越的性能、创新能力和精密工程技术备受推崇。然而,德国汽车工业正陷入困境。经济低迷成为本月联邦选举的关键因素,德国汽车业该如何重回正轨?
当你乘坐火车抵达下萨克森州的狼堡(Wolfsburg)时,首先看到的便是大众汽车工厂。这座庞大的建筑正面悬挂着巨大的大众汽车标志,四座高耸的烟囱矗立两侧,厂区坐落于贯穿城市运河的一岸。这座占地6.5平方公里的工厂毗邻汽车城(Autostadt)——一个专为汽车及大众品牌打造的主题公园,附近还有大众体育场(Volkswagen Arena)。
狼堡是20世纪中期美国底特律(Detroit)的德国翻版——与其说是一座拥有汽车工厂的城市,不如说是工厂带动周边城市的诞生。该工厂聘用了约6万名来自周边地区的员工,而狼堡的总人口仅约125,000人。当地人常说,即使你自己不在工厂工作,但肯定也有许多朋友,甚至学校半个班级的同学都在此就职。
“狼堡和大众汽车几乎是同义词,”大众集团内部历史学家迪特·兰登伯格(Dieter Landenberger)解释道,他边说边看着一辆经过精心修复的早期甲虫车型(Beetle)。汽车城里有一座巨大的玻璃帷幕墙博物馆Zeithaus,专门展示汽车工业的标志性作品。“我们为这家工厂感到自豪,”他说,“它是1950年代德国战后必须自我改造和重建的象征,是推动德国经济奇迹的引擎之一。”
然而,如今这座工厂却成为德国汽车产业困境的缩影。根据科隆的德国经济研究所(German Economic Institute)数据,狼堡工厂的年产能可高达87万辆,但2023年的产量却仅为49万辆。在德国,这种情况绝非孤例。德国各地的汽车工厂一直远低于最大产能。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Motor Vehicle Manufacturers),德国汽车产量从2017年的565万辆骤降至2023年的410万辆。
日落江山的汽车产业
这对即将于2月23日投票的德国选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汽车产业不仅是国家荣耀的泉源,也是国家财富的源泉。在如何解决经济问题上的分歧是去年11月联合政府瓦解的其中一个因素。无论哪一方获选掌权,新政府上台后也势必要提出振兴经济计划,而重启汽车产业将扮演重要角色。
根据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数据,汽车制造业占德国制造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联同供应链计算,则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该产业直接雇用了约78万人,并支撑着数百万个相关职位。下降的不仅是产量,德国品牌汽车的销量也显著下滑。公司报告显示,在2017至2023年间,大众的销量从1,070万辆降至920万辆,宝马从246万辆降至225万辆,奔驰则从230万辆降至204万辆。此外,三大车厂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税前利润均下跌约三分之一,三家企业也分别警告称全年盈余恐将低于先前的预测。
近年来,电动车的发展耗费巨额投资,然而市场增长速度却未如预期,而国外竞争对手却在大展拳脚。美国和其他国家政府征收关税的威胁也迫在眉睫。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言人西蒙·舒茨(Simon Shütz) 表示,“危机如此之多,整个世界都充满危机。一场危机结束后,另一场危机就会随之而来。”自2017年以来,欧洲各地的汽车销量一直在下降。凯投宏观的高级欧洲经济学家法兰齐丝卡·帕马斯(Franziska Palmas)表示:“最近销量有所回升,但仍比2017年的高峰低约15%至20%。”她指出:“这部分是由于疫情及能源危机等因素造成,但也与汽车寿命延长以及欧洲人已经拥有大量汽车有关。因此,需求一直较为疲弱。”
电动车梦想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前面提及的电动车。2015年,大众汽车被发现在美国操纵排放测试,自柴油排放丑闻爆发后,汽车业便经历了一场技术革命。随着欧盟及欧洲各国政府决心在未来十年间逐步淘汰燃油车,制造商别无选择,只能投入数千亿欧元研发电动车型并建设新的生产线。可是,即使电动车目前确实在所有汽车销售量中占据很大份额,例如去年欧盟为13.6%,英国则为19.6%,但其市场份额的成长速度并没有像预期的那么快。
德国政府于2023年底突然取消对电动车买家的补贴后,当地电动车去年销量暴跌27%,进一步加剧本土车厂的困境。“突然取消补贴的决定非常差,因为这破坏了消费者的信任,”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西蒙·舒茨表示。“从内燃机汽车转向电动车是一个极为庞大的转型过程。我们正在投入数十亿欧元来重建所有工厂。因此,这需要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
昂贵的生意
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德国制造商也一直在努力解决另一个难题。在德国本土做生意、经营工厂并雇用数十万人是非常昂贵的。受顾于工会与管理层达成的协议,汽车行业的工人历来享有丰厚的工资和福利。根据凯投宏观的数据,2023年德国汽车产业的平均基本月薪约为5,300欧元,而整个德国经济的平均基本月薪为4,300欧元。
多年来,这种模式为德国公司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例如避免工业动荡,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不过,这也导致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劳动成本位居全球之首。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德国汽车业的平均每小时劳动成本为62欧元,而西班牙为29欧元,葡萄牙则为20欧元。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切断了德国曾经充裕的廉价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德国国内汽车工业的情况变得更加严峻,而此时德国正逐步淘汰核电。结果是能源价格急剧上涨。尽管此后有所回落,但按照国际标准,德国工业用户的能源成本仍然非常高。 “这里的能源价格比美国或中国高出三到五倍,远高于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西蒙·舒茨说。
整个产业都感受到了这一点,而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本身。施密特汽车研究(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的马蒂亚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表示:“从生产金属板卷、最终被制造成车门和引擎盖的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和萨尔兹吉特(Salzgitter)钢铁厂,到制造驱动系统小部件的企业,由于能源价格高企,成本已经大幅飙升。”
“非常大的震惊”
去年,这些压力达到了顶峰。拥有45%全球员工位于德国的大众汽车,管理层最终决定需要采取极端的措施来降低成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震惊,”德国金属工会(IG Metall)发言人史蒂芬·施密特(Steffen Schmidt))在狼堡大众工厂附近喝着咖啡时告诉我。“公司没有公开发表任何言论。”
消息由大众工会主席兼最高员工代表丹妮拉·卡瓦洛(Daniela Cavallo)来传达。“他们在工厂门外举行了一次大型会议。数千名工人参加,现场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史蒂芬·施密特说。“他们全都惊呆了。数千人,全都鸦雀无声。”大众汽车提出的方案前所未见。工会代表参加会议,希望就年度加薪问题进行谈判。他们要求加薪7%然而,他们被告知,公司需要他们减薪10%。更糟糕的是。公司表示,可能不得不关闭在德国境内的最多三家工厂,并废除一项已经实施数十年的就业保障协议。
大众汽车首席谈判代表阿恩·梅斯温克尔(Arne Meiswinkel)当时表示,公司在德国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在成本上升和竞争大幅加剧的情况下,我们现在就要为未来做好准备,大众汽车才能取得胜利。”大众在87年的历史中,从未关闭过德国工厂。面对工会和政界人士的强烈反对,以及工会工人发起短暂但具有破坏性的“警告性罢工”后,这一方案最终虽被搁置,但本身已为整个产业带来剧烈震荡。
与此同时,大众的员工同意接受工资和花红的严格限制,公司则表示,至2030年将裁减超过3.5万个职位,声称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避免强制裁员。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是,奔驰去年还发起了一项削减成本的计划,旨在每年节省数十亿欧元——德国不太可能强制裁员,因为在2030年前,就业保障协议可排除这种情况。另一方面,福特(Ford)目前在德国拥有两座工厂,但最近宣布计划裁减2,800个职位。德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并不仅限于德国国内。随着欧洲市场饱和,几十年来,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一直在海外地方寻求增长。
中国的影响
中国一直是欧洲汽车制造商最具利润的市场之一。曾几何时,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对高端欧洲汽车有无尽渴求。大众、奔驰和宝马都与当地企业合作,在中国设立工厂以满足当地需求。但现在这项增长来源已开始枯竭。近期这三大品牌的销量均下滑——2023年,大众在中国的销量较前一年下跌9.5%,奔驰下跌7%,宝马下降13.4%。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总巿占率从2019年高峰的26.2% 缩减至18.7%。 这似乎是中国经济放缓、对昂贵的外国品牌汽车兴趣下降以及本土品牌快速增长(尤其是在电动车市场)的结果。“不久前,西方品牌代表着品质和信任,”汽车网站 Inside China Auto创始人马克·雷恩福德(Mark Rainford)解释道。不过,他表示,中国品牌的声誉与吸引力近年来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大品牌均表示,中国巿场趋势对其收益造成重大影响。中国品牌也试图在欧洲市场占有一席位,受惠于其营运成本比老牌竞争对手低得多,因为中国的工资较低,加上作为纯电动车企业,无需承担传统车企从燃油车转型至电动车过程中的沉重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报告,中国车企还受益于政府巨额补贴,使其能够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销售电动车。为了确保公平竞争,欧盟于去年10月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进口实施额外关税,希望以此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贸易战?
德国公司反对欧盟征收关税,因为他们担心中国的报复,可能会影响自身的出口。现在,他们还面临特朗普政府推出新保护主义措施的威胁,包括可能对从欧盟运来的汽车征收关税。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产业来说,保护主义兴起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威胁。“我们知道,贸易战只会给双方带来损失。关税将损害财富、增长和就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西蒙·舒茨表示。
尽管德国汽车企业面临的一些压力在过去难以预测,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认为,自满情绪也是问题之一,“他们早已知道存在结构性问题,但仍被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杀了个措手不及。”“扩展到中国以及高利润被送回欧洲,掩盖了高劳动成本问题,给了工会一张王牌可以打。”“德国基本上是一个出口驱动型的市场,一旦那些市场打喷嚏,德国就会感冒,这正是现在发生的情况。”
高风险的挑战
那么德国汽车制造商能否重回昔日光辉?对于制造商、其供应商网路以及整个国家来说,这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德国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竞争力,”位于波鸿的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霍夫博士(Dr Ferdinand Dudenhöffer)说。“不仅在成本方面,而且在未来主导世界的新技术方面”。他认为,中国已成为数位化和电池技术等创新领域的重心。 “在我看来,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解决方案是将工厂转移到国外,”他说。
西蒙·舒兹则更为乐观。他认为该行业可以繁荣,但前提在本月的选举后,获得政府所需的支持。“我们的汽车行业将会是全球领先的,我对此非常有信心,”他说。“问题是,未来的工作机会在哪里?它们会在德国,因为我们可以在这里制造汽车,还是我们的公司会去其他地方?”然而,对工会代表斯特芬·施密特来说,解决方案是回归德国传统的工业价值。 “我们必须再次成为创新和技术的领袖,”他说。“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工人保持高工资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他认为新政府的未来道路非常明确:“投资、投资、投资。在基础设施、技术、绿色能源和教育方面。”对于狼堡以及德国其他“汽车城”(如因歌施塔特、魏萨赫、慕尼黑、斯图加特和茨维考)的数万名工人来说,风险再大不过了。(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