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留學生的爱情和文學

大陸留學生的爱情如何,没有人作過專题研究,所以没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但最近風靡大陸的「留學生文學」中,可略見端倪。

光看以下一些大陸留學生寫的文章亦可「顧題知義」,如「他和三個女人的故事」、「娶個外國女人做太太」、「與男人共舞」、「離婚」、「 一起震驚社會的團聚官司」等等。(其中「團聚」二字應加上引號。)由此可見大陸留學生圈子中,愛情與婚姻及男女情緣的纏繞糾結、錯綜複雜在令人在在稱奇。

現代固然缺乏盪氣迴腸的情愛,但問题是「爱」並不能抽離現實與社會獨立而「顧影自憐」,首要問題是要吃飽肚子,才可以上演「情到濃時」愛情。儘管美、加、澳不少大陸留學生已託六·四之福搞妥了居留,澳洲雪梨已出现「令大陸人來勁兒」的「小上海」,北美大陸留學生課餘也可大打其工,不怕饿死,但超負荷的體力勞動和感情負擔並駕齊驅,使一些同胞被種種惡疾和癌症奪去生命。光雪梨一地年來已有近數十個大陸留學生因積勞成疾患病死亡。

在千瘡百孔、苦苦掙扎的海外留學生涯中,(也有不少「留」而不「學」者。)提到棉花糖般爱情,實在是件奢侈品,加上在逆境中人性渐渐扭曲,純爱簡直是稀世奇珍,不少人更藉婚姻來達到居留目的,越演越烈結果造成不少悲劇。

大陸的「留學潮」可説自一九七八年開始,至今已逾廿年。

據説有三分之一走出國門的大陸留學生,皆能投入當地生活,投人商海,其中也有不少獲得成功,實在令人振奮。其實,經歷過文革、六四風暴的中國人,甚麼没有見過,何處不能安身?自是「適者生存」之表表者。

另外,有一個可喜現象,就是「留學生文學」的崛興,該類文學之火自「北京人在紐約」、「曼克顿的中國女人」開始燒起,緊接着燎起旺勢,各種圍繞着海外留學生題材的作品包括紀實文學,突然在中國一片蕭條的「書市」中「興起」,也可说是異数。

隨後而來的,有「巴黎不是夢」、「娶個外國女人做太太」、「上海人在東京」、「一個中國人在以色列」、「楓葉旗下」等。

留學生涯原是夢,再加上不少「留」而不「學」,僅抱着「洋插隊」到國外做苦工赚錢的悲壯心熊,文字自是激情惨烈凄酸。其中一位叫武力的作者寫道:

「快三十歲的人了,丢下記者這美差不幹了,跟着大隊人馬「洋插」去了。

當時總覺得一定能混出個人樣兒来。到了,傻眼了。語言不會,特長没有,工找不到,朋友也都丢了。路上被人打,餐館裹被人侮辱,海灘上被人歧視,還要忍受同胞的欺騙,頂着每天十六、七小時超負荷的體力勞動,親身的經歷讓人覺得這世道太艱難……」

「曼克顿的中國女人」,卻是别種世界。

一位自命不凡的普通女子,千方百計到了美國,半工半讀,苦苦掙扎,最後終有奇遇,嫁給條件上佳的洋人,學業有成,且成經濟動物,從商有道,這對大陸成萬上億女性來說,自然極具震憾力。這本「曼克顿的中國女人」寫來文笔流暢,内容充實,又具吸引人的元素,暢銷自不稀奇,而「留學生文學」之潮,亦當此應運而生。

「留學生文學」文字上没有甚麼特色,缺乏文采,藝術技巧上也没有獨創,欠缺才情,但一字一淚,寫的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非常實際,非常感人,把留學生的真實生涯、感情、煎熬,赤裸裸、血淋淋地撕碎、展示人前,而最感人的,正是那有血有肉的「實際」。

如今,「留學生文學」又進入另一境界,已擺脱以上掙扎生涯的描寫,而是渐入佳境,大寫這班「储材於外」人士的成功,而且「融入主流」,以英文寫作和出版。(文/馮湘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