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季度GDP增长5.3%超机构预期

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一季度GDP29.6万亿元,同比增长5.3%。今年中国“两会”上订下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与去年一致。此前多个机构对一季度增长的预测都在5%或以下,实际结果超出预期。细看各个部分,房地产依然拖累整体经济,出口则展现出强劲的修复力。

超预期
这一数据大幅超过各个机构的预测。财新对14家国内外机构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202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4.9%。路透社对86位经济学家作了调查,取中间值预计为4.6%。高盛研究部则在一周前上调对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的预测,从前值4.5%上调至5.0%。但今天公布的数据为5.3%,超过各个机构的预测。

“这一结果对经济实现目标具有积极意义。”路透社援引三井住友亚洲宏观战略主管Jeff Ng的分析说,“目前增长势头似乎趋于稳定,3月份的数据没有出现令人意外的上扬就证明了这一点。我认为市场情绪仍偏向看跌。预计可能会在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出现一些逆转。”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向BBC中文表示,数据的“质量”相当不错,因为稳健的GDP增长已转化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又反过来支持了私人消费。

徐天辰分析,从周期上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轨道。这得益于三个因素:
第一,以半导体和电子产品为首的全球制造业出现周期性复苏,为中国企业创造了订单;
第二,中央政府发行债券为公共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
第三,消费保持坚挺,正在从奢侈品消费向基层消费进行结构性转变。

工业领衔
如果分产业类型看,工业的表现比较突出。与去年一季度不同,当时中国刚刚放开疫情管控,服务业(餐饮、娱乐、旅游等)爆发式增长5.4%,工业增加值则相形见绌,仅增长3.3%。今年一季度反转,工业增速加快,实现6%的增长;服务业稍有回调,也有5%的增长。

穆迪分析指出,这些数字背后反映出中国经济中的错配现象日益严重;制造商在做繁重的工作,而家庭消费却起色不大。三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1%,其中制造业企业生产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与此同时,零售销售在3月份仅按年增长了4.7%,3月份按年增长3.1%,增幅之低令人担忧。此前高盛上调预测值也是因为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高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工业的回暖。

PMI被视为一个经济体的“体检表”,反映制造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PMI的荣枯线是50%,高于50%代表制造业在扩张发展,反之则代表衰退。3月的PMI为50.8%,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回升。值得一提的是,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2%;股份制企业增长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8%;私营企业增长5.4%。穆迪分析总结称,由于美国和欧盟的忧虑与日俱增,阻碍了国内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等新兴产业的海外发展,因此,居民消费的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中国经济就很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居民在消费方面的犹豫是可以理解的。

房地产继续拖累
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主要分为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三者增长分别为6.5%、9.9%、-9.5%。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26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4%;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1,355亿元,下降27.6%。惠誉上周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理由是中国政府将更多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和高科技制造业,而房地产行业则处于停滞状态,这给公共财政带来了风险。总体来看,一季度中国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1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5%;如果扣除房地产部分,增长达到9.3%。

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基建投资继续表现出色,同比增长6.5%。随着政策制定者将财政投资转向战略性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今年仍将是一个亮点。“制造业投资也保持强劲,同比增长9.9%,主要行业包括食品制造业(19.0%)、有色金属业(18.8%)和非汽车运输设备业(24.8%)。由于价格竞争和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可能会阻碍新的投资,汽车制造业投资相对温和,同比增长7.4%。”宋林称。

出口修复
另一架马车出口,表现出修复的趋势,增长率与整体经济增速的差距缩小。一季度,出口57,378亿元,同比增长4.9%。这一数据比去年有大幅修复——根据海关统计,去年全年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比去年四季度的增速(0.8%)也有显著加快。在4月15日的摩根士丹利媒体会上,该机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将将中国2024年实际GDP增长预期从4.2%上调至4.8%,原因之一就在于出口“比想象中要强”。但邢自强也指出,出口价值同比增长是个位数,而一季度量的增长接近14%,中国出口产品存在“以价保量”。(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