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沙丘2》引关注

战士万岁!《沙丘2》的主人公保罗(Paul Atréides)对弗曼战士们(Fremen)发出呐喊,以对抗统治者哈克南人(Harkonnen)。

加拿大导演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的《沙丘2》自三月初上映,票房已超过五亿美元。电影中的阿拉基斯星球(Arrakis),正是在阿布扎比的利瓦沙漠取景。部分拍摄工作还在约旦以峡谷闻名的瓦迪拉姆地区或瓦迪阿拉巴进行。电影中以弗里曼人语言说的战士万岁,是改编自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初期民众呼喊的口号。

虽然原著作家赫伯特(Frank Herbert)在1965年出版小说时,使用的是Yahya Chouhada(烈士万岁!),而非阿尔及利亚人当时使用的"Tahya El Djazair"(阿尔及利亚万岁!),但这无碍反映小说深受中东和北非文化所影响的事实。

小说深受中东和北非文化影响
例如,电影中弗曼的名字Fremen(意指自由人),即北非柏柏尔人(Berbères)对自由人的简单翻译。阿拉基斯星球上令人垂涎的香料,象征石油,即中东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电影中具有巨大宗教和政治影响力的女性组织班尼-纪瑟瑞特(Bene Gesserit),她们成员脸上的纹身,亦让人联想到北非柏柏尔部落的妇女。

作者想象出来的弗曼人语言,改编自很多阿拉伯语。如弗曼勇士的名字Fedaykin来自阿拉伯语Fedayin,意指随时准备牺牲的战士。弗曼人信奉的Lisan Al-Gaib,在阿拉伯语就是 来自别处的声音 或 马赫迪,即带领他们进天堂的人的意思。这直指穆斯林传统中的救世主将在末日拯救人类。至于巨型沙虫Shai-Hulud,在阿拉伯语则指永恒之物。这些都只是赫伯特小说中的几个例子,并被维伦纽瓦的电影所采用。

删除圣战一字
然而,评论家们批评剧本中删除了小说用词以粉饰太平。如在小说本来用圣战(Jihad)一词来指保罗与弗曼人对抗哈克南人的战争。电影却避开这个词,与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保持距离。影评人塔拉特(Alyaa Talaat)亦在半岛电视台网站上写道,《沙丘 2》是一部再现白人至上主义的史诗小说。她认为,保罗与弗曼人结盟,共同对抗哈克南人来开采阿拉基斯星球香料,即显现出非洲、亚洲或拉丁美洲的白人殖民主义。保罗不是弗曼人,这延续了劣等民族必须追随白人才能获得自由的观念。

渥太华大学电影副教授泰尔米桑(May Telmissany)说,她非常欣赏维伦纽瓦作品《沙丘》中的视觉质量、影片结构和叙事方式。但是关于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论述,让她有些震惊。泰尔米桑说,“维伦纽瓦曾拍摄了一部关于黎巴嫩战争的优秀影片《烈火焚身》(Incendies),对中东非常了解。令人惊讶的是,他在《沙丘》中竟然照本宣科,没有对小说进行批判。加强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刻板印象。”

这是导演的选择
她认为像维伦纽瓦这样的大导演,制作时不可能有掣肘,认为这是他的艺术选择。以及维伦纽瓦想让影片更主流一些,更能吸引西方国家的普通观众。视觉特效专家奥斯曼(Ahmed Othman)表示,他对这部影片亦感到惊讶。他认为,导演并非原著作者,很难修改故事的本质。他认为,影片的成功,在于公众对大银幕上这类故事的渴求。奥斯曼说,“人们对这部电影非常着迷,因为近年来他们一直在看超级英雄电影,但故事都非常肤浅。”

生于埃及的奥斯曼认为,自2015年结束的《饥饿游戏》系列电影以来,观众一直没有机会看到高质量的电影,直到《沙丘》的上映。(来源:RC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