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他做「孔子」

研究中國故有學術的學問,概括稱之曰國學,包括經、史、子、集、佛各部。研究國學的專家代有其人。許之遠先生,自青年時期,就在安大略湖畔克己從事國學研究,是學術界與文藝界公認、推崇的學者與書畫家,在加國、台灣、大陸,讀他作品的人不計其數。許先生有大學問。2023年七月,「多倫多華人作家協會」邀請他本其所學和著作心得,在「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舉辦了「國學恆言」十講。華人社區,為了生活,忙碌得無暇顧及文化。我在會場見到很多熟識的朋友,都還有時間與心情。使我感到說不出的喜悅。

許先生取材佈局,客觀公正。孔子對中國人的民俗、學術、政治有重大的影響,因此許先生特地有一講專注孔子。他把孔子的道德觀念,政治思想濃縮成「忠恕」和「中庸」。談忠、談恕、談中庸,給我感動甚大,使我深思猛省。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自古分開發展,少有接觸,中國經過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人口增加了一億,耕地不夠。乾嘉之交在川、楚、陝地區爆發了白蓮教;在貴州、湖南爆發了苗民叛變;嘉慶後期在河南、河北、山東一帶發生了聲勢浩大的天理教。中國從內部削弱,吏治敗壞,國庫空虛,武備廢弛。

在這樣的環境下,十九世紀中葉,西方以大帆船和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中國陷入了二百年痛苦的歷史。西方人對中國所知有限,對中國見解多來自傳媒。西方傳媒對中國和中國人,很少客觀報導,看不到整個大局,往往只為某一獨立事件所主宰。西方的傳媒,普及率極高,在很短的時間,就能造成氣氛和理論,形成“共識”。華人在西方國家生活,必須對中國的文化、歷史、社會有相當的認識,才能維持我們的自尊自信。可惜很多中國人對中國的積弱,慚愧、自咎、自卑,抗拒中國文化,因此不了解中國文化。「漢兒學了胡兒語,登上城頭罵漢人」,罵爹罵娘罵祖宗,罵倒一切,打倒一切。如何挽救這可悲的現象呢?有學識的人教育的任務十分迫切。許先生的「國學恆言」十講,是發展文化、豐富文化、振興文化的社會事業。

許先生還允許我狗尾續貂,講述孔子的名字來源和相貌。孔子父親叫「叔梁纥」,並沒有孔字。為什麼後人叫他做孔子呢?他是商朝紂王大哥的後人。商朝子姓。紂王的父親帝乙有三個兒子:子啟、子仲衍和幼子子辛,就是紂王。三人同一母親,但母親生子啟、子仲衍時是嬪,生子辛時已封為正妃。商朝宗法,正妃所生兒子,才能承繼王位,所以由子辛承繼。周朝滅商後,為了籠絡商朝的貴族,封子啟於「宋」,在河南商丘商朝的首都附近,所以孔子的先人是宋國大夫。他有先人名嘉,字孔公。當時稱呼人先呼其字,再呼其名,眾人都叫他做「孔公嘉」,例如孔子父親名纥,字叔良,人稱「叔梁纥」。孔公嘉於宮廷政變被殺。他的家人為了避難,逃到現在山東曲阜,改氏為孔。氏是姓的分支,所以孔子子姓,氏孔。漢朝以後,姓氏不分,世人都叫他做孔子。林、孫、湯都是子姓的分支。

孔子英文叫Confucius,莫名其妙。十六世紀時,耶穌會的神父把孔子介紹到歐洲。天主教的官方語言是拉丁文,那時歐洲也是用拉丁文。他們就叫孔子Confucius。拉丁文的讀音是Kon Fu Zi (孔夫子)。這個字傳到英國,英國人以英文來讀這個拉丁字,發音與孔夫子完全不同,使我們中國人啼笑皆非。

孔子的相貌,有留存到今天。他在生時,子貢叫人用木雕刻了孔子夫婦的偶像。此對偶像存於孔廟。孔子四代單傳,是不是因為他實行「男女授受不親」呢?他只有一個兒子名鯉,因出生時,魯國國君送了鯉魚。鯉比孔子早死,是白頭人送黑頭人。鯉的兒子是子思。曾子教子思,子思教孟子。自漢以後,歷代孔子的長子嫡孫,封為「衍聖公」。南宋偏安時,衍聖公把孔子夫婦木偶帶到臨安,獻給宋高宗。高宗建南孔廟。宋末南孔廟毀於戰火,元世祖沒有重建。

今日中國大陸再提倡尊孔,用歷史學家考據孔子的相貌,交給畫家畫出最可信的圖像,再用人工智能製成照片。有人看了這張照片,覺得像西人。確有其事。孔子是山東人。山東人全中國最高。體型和其他地方的人不一樣。孔子身長九尺,即1米95,或6英呎5英吋。一般中國人都沒有這樣的高度。而且山東是中國最先有麥的地方。麥原產西亞細亞,為什麼會在山東出現呢?人類學家的考據:史前有白種人遊牧民族,經歐亞大陸平原,從西亞遷徙到山東,把麥帶來,聚居於現在的威海。在威海附近,發現有史前的村落,茅屋是歐洲式,不是中國式,骸骨以人工智能還原,發現是白種人。結論是孔子可能有白種人血統。

至於孔子講什麼話呢?他在家中是講他的土話。古時以洛陽話為國語,稱之為「雅言」。孔子講學時用雅言,也提倡,所以是提倡國語的人。

我寫此文,以表示對許之遠先生敬愛之忱,也祝願「多倫多華人作家協會」發展無疆!(文/林達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