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解析赖清德获胜

2024年台湾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及萧美琴成功当选新一任总统及副总统,总得票数达558万,得票率为40.05%。此役民进党打破台湾政坛执政党中央掌权八年后便会政党轮替的惯例。

不过,台湾即将步入“后蔡英文时代”,赖清德的挑战越来越大。这是因为,相较于前三届选举,民进党的总得票数和得票率呈现下滑趋势。虽然赖萧二人在全台多数县市得票数都高于对手,但该党也痛失立法院第一大党地位,原有的立法院正副院长大位都可能拱手让出。未来,台湾行政权与立法权会有怎样的磨合或冲突,执政党如何与在野党协商等等,都将成为赖清德五月执政后的极大挑战。

赖萧二人的竞选对手,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和赵少康则以467万票、得票率33.49%居次;而民众党的柯文哲和吴欣盈则以369万票、得票率26.46%垫底。

赖清德为何这一次能在强敌环伺下胜出?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峻豪告诉BBC中文称,主因是在三强鼎力(台湾也称“三脚督”)的情况下,柯文哲在最后全力抵抗国民党操作弃保,因此让一路民调领先的赖清德得利。美国戴维森学院(Davidson College)东亚政治学教授任雪丽(Shelley Rigger)则告诉BBC说,赖清德以仅过40%的得票率胜选,令他成为一个不能“下命令或者行使多数派权力”的总统。“坦白地说,这对赖清德的总统任期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此外,作为印太地区(Indo-Pacific)的关键角色,台湾此次选举深获全球各界关注,结果并牵动美中台三角关系。中国研究专家、美国外交智库“太平洋论坛”(Pacific Forum)蓝若思(Elizabeth Freund Larus)教授则向BBC中文分析说,赖清德胜出,估计北京将对台湾施加更大的压力。“如果北京不想与蔡英文打交道,那就更不想与赖先生打交道了,因为赖过去在北京议题上更加直接。”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则刊登了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的评论称,预料北京对台湾的施压不仅会持继续、可能还会增强,但尽管如此,她认为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中国不太可能对台湾武力相向,或强迫武统,因为习近平会专注于大陆的经济问题与军队腐败问题。BBC中文整理了这次选战后的重要看点,包含大选结束后,来自各国的反应、中南海的评论为何?各界如何分析预测下一步的印太区域政局发展?还有大选后台湾政治如何洗牌?

各界有何回应
全球关注的台湾总统大选落幕,在结果揭晓当晚,中国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陈斌华就随后表示,民进党“不能代表台湾主流民意”,而且“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同日深夜,中国外交部网站发表评论,重申过往基调称“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并表示,“无论台湾岛内局势怎样变化,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基本事实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共识和稳固格局不会改变”。台湾外交部周日(1月14日)则回应抨击北京言论,呼吁北京当局尊重选举结果,同时面对现实,放弃对台压迫,才能使两岸良性互动早日回到正轨。

在两岸外交再次交锋之际,美国的回应同样受到关注。英国路透社指出,美国总统拜登被问及台湾选举结果时表示“美国不赞成台湾独立”。不过,该报道同时引述一位华府高级官员称,拜登计划派遣非官方代表团访台,以示对台湾的支持。美国在台协会(AIT)表示,由两名前美国高级官员组成的非正式代表团预计将于周日抵达台湾访问,代表团将包括前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和前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

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1月13日深夜于社交平台贴文,恭贺赖清德当选总统,并赞扬台湾选民参与了一场公平且自由的选举,展现了民主体制的力量。布林肯又重申,美国期待在《台湾关系法》、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以及对台六项保证的基础上,与赖清德及台湾其他党派合作,推进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进一步深化美台长期的非正式关系。现任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Mike Johnson)也在社交平台发文,表态希望5月能率领代表团赴台湾参加赖清德的就职典礼,并称乐见民主在台湾的蓬勃发展。

英国外交大臣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卡麦隆)也在1月13日就台湾选举发表声明,他除了祝贺赖清德当选,同时期盼台海两岸将会持续努力,透过建设性的对话和平解决分歧。日本外务省则透过新闻稿表示,东京对于台湾民主选举圆满举行,以及赖清德的胜选表达祝贺之意,并称台日有共同的基本价值观,东京将维持与台北一贯的非政府间实务关系,进一步深化与台湾的合作与交流。日本的发言引发北京抗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周日透过微信公众号表示,日本外相公然表示祝贺“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美中台”三角关系的下一步?
无论如何,赖清德胜出台湾大选,他的新政府未来将与北京互动业已是各界焦点。赖清德曾经被中国批评为“麻烦制造者”和“危险的分裂分子”,但他在胜选演说中承诺未来其两岸政策将延续蔡英文路线。他在演说中谨慎措辞,提出与北京对话的可能性。此外,尽管一直被认为两岸立场比蔡英文激进,但赖清德重申了台湾无需宣告独立,因为台湾已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说词。

台湾研究学者任雪丽周六便向BBC表示,赖清德的目标是“延续蔡英文的成功政策,寻求继续让台湾与中国大陆区分开来。”但是,鉴于赖清德过往和萧美琴与北京的关系冷淡,互信基础薄弱,而且两人宣布搭档参选时,中南海曾经抨击他们的联手是“独上加独”,未来台北如何与北京斡旋,关系能否有所进展都仍是个问号。蓝若思教授向BBC解释,在蔡英文的领导下,台美关系一直都很好:“她让台湾离华盛顿更近了。而萧美琴也是台北的资产。华盛顿一开始可能对赖清德有些警惕,并会等待他在大选和就职期间发表的评论。当选副总统的萧美琴将成为台美关系的稳定器。”

葛来仪(Bonnie Glaser)则评论称,虽然台湾问题如薪资停滞和住房成本上涨对许多选民,特别是年轻人而言很重要,但她认为,台湾未来与中南海的关系仍是重中之重。葛来仪预估,未来习近平不太可能重新启动与台北中断已久的官方接触,这是因为北京仍会将赖清德和萧美琴视为“分离主义”的代表,赖清德的胜选或让北京失望,但不至于感到意外。葛来仪分析,习近平希望维持美中之间的相对稳定关系,这可能成为他对台湾不会采取极端措施的原因之一,至少在2024年将是如此。

但是,美国智库亚洲学会(Asia Society)政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莱尔·莫里斯(Lyle J. Morris)则刊文分析称,对北京来说,这个选举结果亦是一个重要但令中南海心烦的转折点,因为台湾正在打造自己的独特认同,将台湾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别出来.他说:“选民更倾向维持现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系和联动减少。”而分隔两岸的老牌政党——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统一议题上“达成某种政治共识的时代正在逝去,北京心知肚明”。而在台湾出现这些新变化的情况下,北京会释放出更多弹性空间或灵活创意的对台战略吗?莫里斯表示自己对此抱持怀疑态度。

在预测未来的两岸议题上,莫里斯强调,赖清德五月的就职演说将至关重要,“很可能,他将向北京伸出橄榄枝,提出对话和和平,但不会提及‘九二共识’那些关键字,而北京将会拒绝,我们将回到过去八年的状态。”莫里斯表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将取决于赖清德和习近平,以及他们彼此让步的意愿有多大。

民进党为何失立院优势?国民党何去何从?
虽然在总统票上,赖清德在全台九成的县市都拿下第一,但在立委选情上,民进党一口气掉了10席以上,特别是在桃园及台中等地,失去了立院第一大党地位,最终仅拿下了51席立委。与国民党的52席,民众党的八席,三党都不过半的情况下,未来立法和修法,各党如何协商都是一大挑战。分析民进党如何失去立法院多数,长期研究台湾政党竞合的张峻豪教授说,民进党执政八年,在很多政策上确实不尽人意,不被选民买单,因此在这一次民意代表选举上,许多地方以“蓝白合”挤压了民进党,造成民进党在立法院席次大失血。

据张峻豪分析,国民党将来面临很大的挑战。他说,新选出来的立委与党中央及候选人的连结都比较低,因为他们多半是地方政治人物,以与民众党合作——亦即“蓝白合”的模式胜出,所以接下来他们进到议会,他们的风格都很突出,加上另一位国民党的政治明星韩国瑜也进了立法院,甚至有可能当上议长,未来国民党内可能会有多头马车及路线之争的问题挑战着国民党。

柯文哲为何受年轻选民青睐?
此外,这一次民众党的柯文哲获得26%的选票,并且在35岁以下的选民段,拿下了过半选票。这让柯文哲信心大增,他在败选后随即呼吁民众四年后再把票投给他,暗示自己将在四年后再次参与大选。选举研究专家、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周日台湾媒体刊出的专文中分析称,2020年挺蔡英文、2024却不投给赖清德的那些票,亦即“非蓝非绿却会出来投票的选民,绝大多数都是把票投给民众党了”。台湾选举研究权威、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小笠原欣幸教授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说,赖清德在这次大选的得票率相较于前次蔡英文得票率减少约18%,他认为选票都流向了柯文哲,特别是蔡英文当年拿下的年轻人选票,此次都流向柯文哲。

不过,台湾评论家颜择雅则认为,“太阳花世代”的台湾年轻族群本身就是出身自蓝营家庭,他们当年支持蔡英文,是因为后者不是传统民进党出身,与“台独”的制宪正名路线一直没有什么关系。她认为,这些年轻人想要的依然是维持现状,经济上赚钱就好,她因此认为蔡英文当年拿下的18%选票这次流向柯文哲,不能如小笠原教授所说,是柯文哲挖走了民进党的年轻选票,而是柯文哲拿到了中间票——也就是不关心统独,只问经济民生的浅蓝或无党无派票。

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则在之前告诉BBC中文称,年轻世代对政治的理解或兴趣基本上较为薄弱。但这不仅在台湾,也是世界各地的普遍现象,因此对政治人物的评价方式往往基于“感觉”,这便是柯文哲吸引台湾年轻人和科技人才支持的原因。叶耀元分析,台湾30岁以下的年轻人把民主当作日常,毕竟他们出生之后就跟民主一起成长因此往往不知道民主的脆弱性。所以,这些人就很容易回归到年轻人的本质,亦即支持反抗体制的人。

两党地方政治明星崛起
民进党在台湾的“摇摆州”台中市失去了多席立委,现任立委纷纷落马,而国民党地方政治人物,包含颜宽恒将重回立法院。这让现任国民党台中市市长卢秀燕的政治实力大增。外界预料,卢秀燕将在国民党总统败选后被赋予重整国民党路线的重任。身段柔软,不吝与地方派系及各路人马共享资源的卢秀燕,被认为将在四年后可能代表国民党参与大选。同样,原本选情看好,但在最后遭遇政治巨浪冲击的民进党高雄市,最终在高雄市长陈其迈及党内人士全力冲刺下守住了该市立委八个席次,一席都没有掉。特别是选前70天才临危授命参加选战的“太阳花世代”代表人物黄捷一席,以及在国民党高雄市票仓的左营楠梓也以小胜过关。分析称陈其迈惊险地保住了高雄战果,并持续了他的政治实力。

台湾移民为何返乡投票
此次选举,BBC中文记者亦观察到许多台湾移民返乡投票。投票日,来自美国及瑞士的台湾民众在高雄告诉记者,他们专门赶回台湾投票。有些人表示自己是“首投族”,移居海外几十年,还没在总统大选投过票,但这一次选情紧绷,他们说不得不返乡投票。在美国纽泽西从事药物发现的吕小姐(Haile Lu)说,过去在美国忙着读书,生儿育女和就业,上一次参与总统大选举投票已经是1996年,这一次希望回来投给可以维系台美关系及台湾民主的新总统。她说:“这一次那么多年轻人支持柯文哲,我是好担心,抛下老公小孩,到香港转机回高雄投票。”同样身为美国公民的她期待台美关系越来越好,“美国好,台湾也会更好”。

另一位住在美国德州休士顿的台商宋明丽旅美40年,是台湾移民圈的知名人士。宋女士说,十几年来,她长期负责“带团”返台助选。她说这一次让她十分感动,因为许多老移民都已经80几岁,有人癌症刚化疗完,苦劝下还是要搭长途班机回台湾“投下人生最后一票”。她告诉记者,亲台派的系统这次大概动员了千名以上台侨回台湾投票。也有支持蓝营国民党的许多台湾移民回台助选,他们也在美国的华人政治圈中,拥有不小实力,是美台政治人物都不能忽略的角色。(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