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說(1176):對諾貝爾和平獎質疑

202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正在坐牢的伊朗女權及人權運動人士穆哈瑪迪(Narges Mohammadi),這使我想起了中國的劉曉波,他也是在被拘禁期間(2010)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和本年度的和平獎得主一樣,是爭取民主及人權的「鬥士」。但這兩個人只會呼口號,打倒這,打倒那,煽動群眾加入他們的反抗行動,爭取西方國家的支持。除了製造混亂之外,對他們的國家及民族沒有造出任何貢獻。

反政府及反建制的人多得很,在什麼地區及國家都有,為什麼瑞典諾貝爾委員會偏偏挑選以上兩人,向他們頒發這項「殊榮」?這很容易使人懷疑在背後存有不可告人之政治動機。眾所皆知,在現下的中國及伊朗是西方國家的眼中釘,除之而後快。他們利用經濟制裁,軍事及科技圍堵,形象抹黑等等作為手段,以達到目的。諾貝爾和平獎在近年更成為了西方之宣傳工具,宣揚西方的意識形態,為他們的追隨者背書,重複又重複地製作。

當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上任後不久(2019)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立即受到世人的批評為十分草率,所憑的理據不足,幾乎成為笑柄。從此以後,和平獎的含金量就失去往日的標準,實在可惜。和奧巴馬比較,印度聖雄甘地曾先後五次獲得提名,但始終未能獲獎。從任何角度來看,甘地對自己國家與民族的貢獻,遠遠超過奧巴馬,劉曉波及穆哈馬迪之流。

諾貝爾的其他獎項,如物理學獎、化學獎、醫學獎及文學獎,獲得提名及最終得獎者都是有實質貢獻的人物,他們可以拿得出耀眼的成績單來,照亮這個世界。如果諾貝爾委員會按照這個標準來作出頒獎的決定,和平獎就不會受到質疑,更可避免鬧出笑話來。(2023/10/9)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