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華暗流湧現,怎麼辦?
僅以無限謙恭之忱,向各位社會賢達及讀者問安!
今年是「排華法」頒布100週年。惡法已於1947年廢除。加拿大進步了,制定了多元文化政策,人權與自由憲章,和比較完備的法規和監督機制,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是萬邦尊敬的國家,但排華暗流還在,每當經濟不景或社會不穩,尤其主流族群的利益感到受威脅時,就會湧現。年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威脅著全世界人類的生命。全世界最大的「中國不通」美國特朗普總統,沒有充分證據,就硬說病毒是由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發出來,而且在論述病情相關的事情時,不斷稱該病毒為「中國病毒」,在全國引發對華人的不信任和猜忌,民眾對中國的看法大幅轉向負面,將中國視為「敵人」。加拿大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加拿大社會的喜惡,跟隨美國。
今年以來,「加拿大安全情報局」不斷洩密,沒有任何人證物證,就指摘中國干擾2019,2021年的聯邦大選,去年的安省省選,和溫哥華市選。事件接二連三,輿論新聞,偏頗歪曲,傳言奔走翻騰,導致民情激憤,仇華情緒與日俱増。在公眾場合,華人受到辱罵、推撞、毆打。有四十年經驗的移民顧問說:“華人申請現在很難批,因為排華情緒高漲”。對於「情報局」洩密所造成的排華浪潮,華人啞口無言,並未有向政府申訴。我們必須懷疑「情報局」的洩密,不應人云亦云,助紂為虐。華人奉公守法,必須以合情、合理、合法的公民行動面對目前的危機。
現在華人和白人種族主義者的關係緊張,但和諧並未絕望。我們必須團結一切支持種族和諧的力量,邀請社區領袖、政治人物、學者、社工、促進種族和諧的組織和其他族裔,共商國是,提出不同的意見,會後吸取可行意見,建立長期促進種族和諧的組織。這各界齊聚一堂,共商大計的盛會,就稱之為「加拿大種族和諧會議」,範圍必須擴大和完備,擴大才有人支持,才容易找人贊助。若由大的,和政治立場不明顯的華人社團舉辦,可以把籌備時間由8至12個月縮減到3個月。
會後把大家的意見集中起來,選出能加強族裔和諧的方針,然後設計一個組織來推行。會議報告要在會後兩個月內熱情未減時編輯成冊。有幾個選擇:
* 第一個選擇,是在舉辦的社團內制定種族和諧組織,訂下綱領,選舉成員,組長領副會長銜,直接向會長報告。聯合國就是採用這樣的方法:15個專責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和總部設在滿地可的世界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都是獨立的機構,首長領副秘書長銜,向聯合國秘書長報告。
* 第二個選擇是華社另外成立促進種族和諧的團體。但華人社區普遍關注的事,成立團體來推行,常鬧雙胞胎或三胞胎,事為洋人民選官員恥笑。他們說:「你們華人,不知搞什麼鬼,有事要跟你們商量,不知找誰。我與一班人商量好了,就有別一班人來反對。」
華人社區叫民選官員為「政客」。這是罵人的話。為了私人目的而參與政治,搞投機,玩弄權術,傷害公共利益的人,才是政客,如秦檜、賈似道、魏忠賢、吳三桂、和珅等,也就是廣東人口中的「奸臣」。赫魯曉夫說:「政治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有時還很危險。」加拿大的國會議員平均每星期工作100小時。我們為什麼還要罵他們做奸臣呢?如此講來,陳國治、董晗鵬、柯文彬都是奸臣。應叫他們做民選官員,客氣時,或是地位高的,可以叫他們做「政要」。
如另組織團體推行種族和諧,會為小商人「騎劫」。有些小商人搞團體,是為了抬高自己地位,但他們不出錢,也不出力,只想出名。華人社會接受以商人為社團首長。有些人當選後,拿團體來出名,不做任何的事。一連二、三任這樣的會長,團體就變成名存實亡,再無法恢復。小商人騎劫團體,是華人社會的常見現象。
* 第三個選擇是有興趣的社團,各自舉行小型的座談會,然後在內部設立種族和諧小組,分頭去做。
希望各位讀者,把此文分發,不同社團加以研究,增加、刪減、修改到可以實行,使到今日山雨欲來,蓄意製造事端,傷害族裔感情的行為,華人緊張不安的情緒,早日平息。
附錄1
籌備程序
8至12個月前:
工作 1,成立籌備委員會,互選成立秘書處、財政組、宣傳組、總務組。
工作 2,確定目標
建立長久性推行種族和諧的華人機構。
工作 3,確定會議主題
:怎樣促進加拿大的種族和諧。重點要放在「種族和諧」而不是反對種族歧視,雖然兩者是同一件事。加拿大的主流社會不承認有種族歧視,常說:「加拿大沒有種族歧視。一個人給人不好對待,因為他沒有做好」。如果你在他面前提種族歧視,他馬上翻臉,罵你“A chip on the shoulder”,也就是廣東話的「憎人富貴憎人貧」和普通話的「眼中釘,肉中刺」。但是與他談論種族和諧,他願意談。
工作 4,建立財政預算
這樣二天的會議,費用頂多不超過叁萬元。最大的開支,是場租和午餐。若有團體願借出場地,或由二天改為一天,開支可省一半。
4至8個月前:
工作 5,設立網站,找開會場所,安排停車
要能夠讓參加者共進午餐,讓他們可以聯誼。招募義工,可在網上招募,或要求中國學生組織提供。學生未受到謀生的壓力,比較有理想,也有時間。
工作 6,邀請政要開幕
這是冠蓋雲集,共商種族和諧大計的盛會,合乎公義,民選官員在言辭上,不能不支持,所以可以邀請政要主持開幕。可否邀得省長或是祖裔廳長?這次會議可能受到情報部門的注意,是否需要聘請同情我們又在自由黨內能講話的人主持開幕?伍鳳儀是當紅聯邦自由黨部長。她是否最適合的人?
工作 7, 邀請大會顧問
Lorne Waldman律師,專攻人權案,而且是加拿大25名最有影響力的律師之一。加拿大專業移民顧問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Immigration Consultants),秘書長Dory Jade每年舉辦三天的學習會議,而且有會員四千多人,有建立和管理組織(Governance) 的豐富經驗。
工作 8,邀請政治人物,顧問及嘉賓到場發言。如果會場設錄音,必須於邀請信講明,並問個別講者是否同意。
* 有全國地位的社區領袖,包括華聯會、中華會館、平權會的全國會長,都是商人。他們有結集人力、財力、物力,製造產品或服務的經驗,是真正能夠做事的人。
* 政治人物:目前三級政府於種族和諧問題有研究的,應該是溫哥華東區的國會議員關慧貞(Jenny Kwan, Vancouver East)。華人保守黨、華人自由黨、新民主黨華人咨詢委員會,都請派人來。
* 大學教授:智識階層是大眾的先驅。他們能以廣泛的角度看事物,對應該重視而未得到重視的問題提出建議,通過潛移默化,塑造人的意識。
• 多倫多社會系教授方偉晶博士
• 約克大學政治系教授詹文義博士
• 社會福利學院社區發展(Community Development)教授,可在大學的社會福利學院邀請。社會福利學院有五系:個案、群體、社區發展、行政、研究。
*作家:要出版商出版他們的寫作,讀者肯閱讀,他們不能不關心周圍的事物。英國作家毛罕(Somerset Maughan) 說:「如果你曾經生活在飢餓的邊緣十年,只是間中好起來,你就具備做作家的條件」。他們對人間的苦難,有深刻的了解,能用筆作武器,顯示真理,揭露邪惡,打擊黑暗勢力,團結正義力量。丁果與黎全恩合著了「加拿大華僑移民史」,而且經常在報上發表關懷社區的文章。但他住溫哥華,需要用視頻。多倫多教育局的教員Mary Tran,在教育局與安省小學教員聯會(Elementary Teachers’ Federation of Ontario)合作之下,寫成教材「面對反亞裔的歧視」(Addressing Anti-Asian Racism)。
* 傳媒:加拿大傳媒的普及率極高,很快就可以造成輿論。大的報紙、大的網站的總編輯,邀請來講話。
* 其他族裔:種族和諧,是全國性的問題,應該聯合其他的族裔和睦相處,同舟共濟,患難與共。在反歧視的政府撥款上,黑人、原住民、伊斯蘭社區持續獲得很大,但亞裔社區相當少。
• 英裔
在政治辭令上,加拿大是多元文化國家,實際上是英裔統治的國家。他們經濟及政治力量這麼龐大,他們的歧視,能對其他族裔造成經濟、社會地位、就業、物質和精神上無限的災難。代表他們的團體是「大奧蘭治會社」(Grand Orange Lodge of Canada)。他們來到談種族的會議,坐臥不安,有人提到歧視,他們就打斷人的話反駁,雙方就吵起來。應不應該邀請英裔人?
• 法裔
法國人尊重文學、歷史、藝術。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成就都很大。所以法國人對中國有相當的尊重。在多倫多有半官方的「法語中心」(Centre Francophone),是龐大的文化、福利機構。法文報紙有多倫多報( La Presse de Toronto)。如果邀請他們,加拿大國家廣播電台法語台也會來,但必須在秘書處設立法文秘書,從事通訊及接待。多倫多的華人,有在法國取得碩士、博士並在法國工作過。
• 越裔
洋人看亞裔人,人人長得一樣,所以排華殃及越裔。邀請Toronto Vietnamese Association。
• 黑人
黑人在社交、住屋、就業、婚姻所受的歧視,比華人嚴重。有些就以犯罪為謀生和脫貧的途徑,而常以華人為對象,因華人矮小,喜歡帶錢,又不抵抗。華人社區與黑人社區有矛盾。必須建立溝通的渠道,可先由「牙買加裔加人公會」(Jamaican Canadian Association)開始。他們服務牙買加、加勒比海、非洲裔。
• 印巴人
印巴人受歧視,比華人嚴重,因為他們在加拿大歷史短,華人在加拿大建國時,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犧牲了四千多人,也是締造加拿大的族裔。華人對抗歧視的方法,是賺錢和讀書。印巴人是賺錢、讀書和參政。2022年安省福特省長初上任組織內閣,委任六名印巴人為廳長,華人一個都沒有,因為華人在政治上的參與,不及印巴人。華人為了賺錢和讀書,忙碌得無暇顧及政治。
* 宗教界
加拿大人85%相信有神的存在,大多數信仰宗教,加上在家信教,不上教堂的人就更多。宗教對種族和諧可起促進作用。天主教在大多倫多教區有主教專門負責移民及族裔問題,聖公會的退休主教余天錫(Patrick Yu)是華人,溫偉耀是牛津大學的神學博士,湛山精舍的達義大師,都可在邀請之列。
* 社工
華人社區有龐大的服務機構,如嘉蘭中心、活賢社、多華會、協群社區中心等,其秘書長,或稱行政主任(Executive Director),都擁有社會福利碩士學歷和數十年的社工經驗,對社區的問題有深切了解。
* 籌款人才
上列所述服務機構,都有專人負責向政府申請撥款,三大政黨裡面,也有專責籌款的人才。
* 公關人才
公關就是以新聞發佈、廣告發佈、社論報道、安排訪問,撰寫講稿談話以樹立形象。韋以莊小姐創辦了CWPR Marketing Inc.,是公關公司。
* 游說人才
游說是群體為了各自的利益,對有立法權的機構和人物喻之以理、動之以情,以創立、修改或取消某項法例。游說人多是退休或落選官員。詹嘉禮(Jim Karygiannis)是士嘉堡愛靜閣選區六任的國會議員,退休後在游說公司任職。
* 律師
種族和諧是人權問題。Rocco Galati以前在聯邦司法部任職,後離職做人權律師。加拿大的司法部門,少有以歧視理由起訴,大多數是口頭警告。法官量刑,可根據加拿大刑事法(Canadian Criminal Code)718章2節,考慮是否有仇恨因素而加重,但該法例太籠統,必須加重,使仇恨者收到應有的裁制和道義的懲罰 。
* 警察
華人因種族仇恨而受襲後,很少報案,所以警方的數據,只是一少部分。不報案的原因,一是語言不通,一是案犯者已離開,無法追究,一是警方查案,以毒品為優先。應該報案,使警方累積數據,知道仇恨案於哪一區發生,什麼時候發生,犯案的人的形象,以便加強該區的巡邏,和留意可疑的人。警察也要增加說華語的人協助報案,每個警局,都要有仇恨罪工作組。多倫多警察有社區合作參與工作組(Community Partnership and Engagement Unit),可指導怎樣防止遇襲,事情發生時和事後怎麼辦,過路人怎麼辦。
* 促進種族和諧的機構
• 聯邦政府於2019年訂立了「反種族歧視戰略」(Anti-Racism Strategy),最先三年的預算是四千五百萬:四百五十萬用於建立秘書處,三千萬用於社區自發的方案,六百萬用於加拿大統計局搜集數據,五百萬用於對抗線上不實的報道和種族仇恨的語言。聯邦政府每一方案,都有一科長主理該項目在全國的執行。
• 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獲省府資助,推出兩年計劃,與社區機構、執法部門合作舉辦促進社區和諧活動,包括教育、工作坊和座談會。
• 反誹謗聯盟(Anti-Deformation League)於1913年成立,是國際性猶太人非政府組織,總部設紐約,對抗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和對猶太人的不當言論,以維護猶太人的公民權利。現工作範圍擴充到協助其他族裔對抗種族歧視。
• 哈德遜灣基金會 哈德遜灣基金會(Hudson’s Bay Foundation)於該百貨公司2021年成立351週年,訂下計劃於10年內撥款三千萬,以教育和就業促進種族平等和包容。
• 加拿大人全國對抗反亞裔種族歧視聯盟(National Coalition of Canadians Against Anti-Asian Racism)名譽會長是前加拿大總督莊士頓(David Johnston),目的是組合對抗反亞裔種族歧視的社區和團體,分享訊息,避免工作重複。
工作9,籌款
中國五千年的帝制,造成中國人怕事,社會良知薄弱的民族性。排華暗流的湧現,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安全,但大多數的華人會認為韜光養晦,隱藏自己的光芒,避嫌遠疑,忍一忍就沒事。但這是關係大眾的事,在華人社會,這樣的會議對我們的前途有重大的意義,應會得到1%的支持率。加拿大有一百四十萬華人,一半是小孩。七十萬人的1%是七千人。要籌叁萬元不難,可用募捐或贊助。聚餐的成本太大。一張75元的餐券,只可募到15元,不可行。現在很多同鄉會、宗親會的世界懇親大會,都是找一企業家贊助全場大部分費用,由他做大會主席。西乃斯·伊頓(Cyrus Eaton)與伊頓百貨公司家族無親戚關係,是加拿大億萬富翁,與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創辦了帕格沃什論壇(Pugwash Conference)。以伊頓的出生地加拿大斯高沙省帕格沃什為名,並由他出資。論壇的目的,就是聚合學者、科學家和政治家,探討解決威脅全球安全的事情。這是加拿大在世界上最有地位的論壇,1995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並沒有人說伊頓有私人目的,想出風頭,想斂財,獨行獨斷,而且要他功成身退。
1至4個月前
工作10,記者招待會,把中、英、法及族裔的社區報紙都邀請來,最好在餐館舉行,會後有自行付費的午餐,記者免費。要定在星期二、三上午十一時半。星期一剛過了週末,大家都很忙。如在星期二、三,週報可以來得及發稿。若星期四、五,週報要等一星期才能發稿,有些就不發。記者通常早上十一時上班,上午舉行記者招待會,可以當天發稿,第二天就登出來。
工作11,安排會議程序
* 第一天上午9:00時開始登記入場,接待及登記的長桌和帶位的人不要撤。有社團慶典,請我寫信邀請當時多倫多的女市長賀珀麗(Barbara Hall)。那天聚餐開始,就把接待桌子撤了。有中年女士遲到很久,站在門口沒有人接待她。過了一會,她就離開。第二天我才意會到她就是賀珀麗。
* 9:30
• 唱國歌
• 大會主席致歡迎詞
• 主持開幕政要致詞及宣佈開幕
• 秘書處宣讀開會規則和程序
o 不得懸掛或攜帶任何國家或地區旗幟入場,除加拿大
o 不得唱或播放任何國家國歌,除加拿大
o 不得喧嘩吵鬧,否則要求離場
o 會議以英語進行,不設翻譯,但個別發言人可用國語或廣東話
o 不設錄音,但筆錄全部講話
o 不設表決
o (會議程序可參考本文「工作第11項」)
• 顧問講話(每人5至10分鐘)
* 10:30:點名嘉賓發言,由大會秘書長主持會議,每人5-10分鐘,演講一分鐘可講120個字,10分鐘則1200字。如組織得好,10分鐘可以講很多東西。這時不討論,因討論一開始,時間就不能控制,以致有些邀請嘉賓沒有發言的機會。大會設記錄員英文兩人,中文兩人,會議以英文進行,不設翻譯,這樣可省一半的時間。如個別參與者要用國語或廣東話發言亦可,會記錄在案。如有國英語即時翻譯更好,可以增加聲勢。多年前華聯會舉辦了一次移民法律座談會,那時陳丙丁律師是會長,會場有國、英語即時翻譯,可見在多倫多可以找到這樣的服務。
* 11:30 時休息時間,也是參與者聯誼的時間。茶點招待
* 12:00 點名嘉賓發言
* 12:30 午餐,不設娛樂助興,以免妨礙聯誼。
* 1:30 點名嘉賓發言
* 2:30 旁聽席發言,每人五分鐘
* 3:00 休息,茶點招待
* 3:30 嘉賓補充發言, 不點名,自願參與。因為於每次講話之後,講者都感到有些話應該這樣說,有些話漏說, 所以要補充發言,每人五分鐘
* 4:30 旁聽席補充發言,每人三分鐘
* 5:00 工作人員會議,討論今天有什麼地方明天要改進。檢查設備,進行修理。
第二天上午9:00時 登記入場
* 9:30 嘉賓點名發言
* 11:30 休息,茶點招待
* 12:00 旁聽席發言
* 12:30 午餐
* 1:30 嘉賓補充發言
* 2:30 旁聽席補充發言
* 3:00-3:30 休息,茶點招待
* 3:30-4:45 公開討論
* 4:45 秘書長總結及致謝詞
會議前一星期
工作12:第二次記者招待會 第二次發信給嘉賓,考察場地,召集義工開會
附錄2
會議期間的二天
工作13:在會議期間的二天, 每一個重要的人物如部長、省長、廳長,要派一個人專責全程招待及陪伴。秘書組要全部在場,要有打字、打印設備。修理設備的工友,也必須全部在場,而且工具全部準備齊全。難免有英裔人到場,他們聽到「種族歧視」,會喧嘩起來。大會主持、保安人員都要研究怎樣處理這樣突發的事情。「加拿大移民顧問俱樂部」曾組團參觀六國印第安人保留區的帕瓦歌舞大會。「楓華影視」仗義拍了45分鐘紀錄片。到時請「楓華影視」幫忙。
作者:林達敏,中國大陸出生,香港喇沙書院畢業,加拿大緬尼吐巴大學理學士、文學士,緬省教育文憑,美國霍普金大學(Johns Hopkins) 大學政治及經濟碩士,巴黎大學修業。曾任緬省省立紅河學院講師,加拿大聯邦政府人事部訓練司教育顧問等職。電話:(416)402-2678,(416)975-3825,電郵: peterlam@bellne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