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6日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这是两人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首次通话,外界也寄希望于中国利用自身对俄的影响力,促成俄乌战争的结束。
泽连斯基在他的推特上透露,此次通话时长一个小时。两人就目前的战争交换了意见。最直接的成果是,中国将派遣一位前驻俄大使担任特使前往乌克兰,而乌克兰则将补上已经空缺两年之久的驻华大使的人选。欧美等国基本都表达对这次通话的欢迎,希望能够实现俄乌停火,但在通话后公布的文件中,中方未提俄罗斯撤军,乌方依然强调了领土回到1991年时状态,为和谈的可能性划下问号。
习近平说了什么?
习近平通话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中国“不是当事方”,中方“坚持劝和促谈”,“核战争没有赢家”——
具体而言,习近平表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中方所作所为光明正大。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而且,现在各方理性的思考和声音在增加,应该抓住契机,为危机的政治解决积累有利条件。
核战争没有赢家。对待核问题,有关各方都应该保持冷静克制,真正从自身和全人类的前途命运着眼,共同管控好危机。
在行动上,中方将坚持劝和促谈,为尽快止战停火、恢复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国还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的报道中全文并未提到“俄罗斯”、“入侵”等字眼,并称习近平是应约与泽连斯基通电话。
泽连斯基说了什么?
根据上述新华社的报道,泽连斯基在电话中说明他对当前“乌克兰危机”的看法,并感谢中方为乌克兰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欢迎中方为恢复和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发挥重要作用。泽连斯基4月26日在推特发文表示,他与习近平进行了“时间长且有意义”的电话会谈。他说,此次通话及任命乌克兰驻中国大使,将会为乌中双边关系发展注入强有力动能。
不过,乌克兰方面的通话纪要称,泽连斯基告诉中国领导人,“没有人比乌克兰人民更希望和平”,但和平必须是“公正和可持续的”。“以领土妥协为代价是不可能实现和平的,”泽连斯基说。“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必须在1991年的边界内恢复。”泽连斯基也在社交媒体上称,如果要妥协领土就没有和平,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必须恢复到1991年的国界线。此外,泽连斯基还谈到乌中伙伴关系,“中国曾是乌克兰的头号贸易伙伴。我相信,我们今天的谈话将为这一势头在各个层面的恢复、保持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其他国家态度如何?
美国白宫方面对两人通话表示欢迎,同时提到事前并不知晓这次通话。路透社援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这是否“会导致某种有意义的和平运动、计划或提议——我认为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还补充称,如果要通过谈判达成和平,那么这将在泽连斯基总统准备好的时候进行,他还指出,美国欢迎任何一方为实现公正的和平而付出的努力——只要这种和平是可持续且具有公信力的。
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尔(Josep Borrell)也表示,这次通话“很重要”,“我很高兴他们能有这次的谈话”,希望这是中国发挥作用并说服俄罗斯停止侵略的第一步。但也强调,必须是公正的,承认乌克兰人权利的和平。联合国副秘书长哈克也对此评论称,“我们鼓励包括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在内的所有核心国的参与,参与到为解决俄乌危机作出贡献中去。我们希望,中国继续在此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
俄罗斯则“捧中踩乌”,其外交部发言人称,俄罗斯注意到中国已准备好开始谈判进程,但是乌克兰将无法充分理解中国发出的和平呼吁,因为乌克兰和背后的西方国家有能力搞砸任何和平倡议。
派遣特使
通话后,最直接的成果是,中国将派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中国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于骏向媒体确认,中国解决乌克兰危机特别代表团的团长,将由李辉出任。
今年70岁的李辉的现任职务是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但他的外交官生涯长期跟俄罗斯打交道。苏联解体前就担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一秘,解体后改任驻俄罗斯大使馆一秘。1997年担任驻哈萨克大使,两年后到外交部中亚司担任司长。到2009年,他开始担任驻俄罗斯大使,并一直持续到习近平任内,直至2019年卸任。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但他回国后继续担任欧亚事务特别代表。
泽连斯基则宣布任命,里亚比金·鲍里斯维奇为乌克兰驻华大使。里亚比金在俄乌战争爆发前3个月开始担任乌克兰战略工业部部长,直至今年3月。乌克兰驻华大使的位置已经空置两年。2021年2月乌克兰原驻华大使谢尔盖·卡梅舍夫因突发疾病于任上逝世后,一直未有新任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之后,彭博社报道称,中法正在秘密制定一项计划,旨在最早于今年夏天将俄罗斯和乌克兰带到谈判桌上。报道还援引“熟悉这些计划的人”称,马克龙已责成他的外交政策顾问博纳(Emmanuel Bonne)与中国的王毅合作,制定一个“框架”,作为莫斯科和基辅之间未来谈判的起点。(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