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那棟在伊麗莎白街曾經遭受退伍軍人搗亂的房子開始被拆除,空地用來興建新的市政府大樓。一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發生的暴動被遺忘了,但另一事件又發生,給多倫多留下難忘的記憶。
在1919年的夏天,林黃彩珍(Jean Lumb)在卑詩省Nainamo出生。她父母移民到加拿大時都曾繳付500元人頭稅。她進入一家種族隔離的學校讀書,但中途放棄以便幫忙父母幹活。她在青少年時代遷移到多倫多,經營雜貨店,結婚之後失去加拿大籍,有六個子女,後來開餐館,回復加拿大籍。她參與社區服務,提倡中國飲食、舞蹈及其他中華文化,打破種族藩籬。
林彩珍堅毅不屈的精神,在最近的一個十一月,眾多的政客,靜坐在數排摺椅上,在登打士街西一條新定名的「林彩珍紀念徑」(Jean Lumb Lane)的附近,聆聽她曾為保護唐人街原貌及反對歧視移民法律所付出之努力的故事。
林頓市議員(Coun. Mike Layton)在集會上發言:「她費盡心思將移民法改變,使我們一家受惠,否則我的繼母鄒至蕙(Olivia Chow)及她的母親,便不可能有機會遷移到這個國家或城市來,並與我父親相遇而結成夫婦,建立一個美滿家庭。」
在1919年暴動發生之後,華人社區受到的排斥沒有減少。在1923年,林彩珍剛滿四歲,加拿大政府通過華人移民法,禁止華人入境,並延續了二十四年,期間只有少數漏網之魚。
來到多倫多,林女士對男眾女寡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強了她以後進行反抗不公社會的力量。當她嫁給Doyle Lumb之後,她的加拿大籍被取消。丈夫非土生,幼年時來到加拿大,被視為「外籍人士」。他們有六個子女,經營雜貨店,之後開設「廣州中餐館」(Kwong Chow Cop Suen House) ,位於伊麗莎白街126號,距離1919年暴亂發生地點只有咫尺之遙。
聯邦政府在1947年雖然廢除了移民禁令,但留下很多限制,使家庭團聚仍然面對重重障礙。在1957年,國會議員Roland Michener建議林彩珍參加加籍華人遊說團,向政府進行遊說活動,改善移民政策。林女士雖然貴為唐人街婦女組織的領導,但遭受遊說團男性成員的排斥,要她坐在後排,並不准她發言。林女士的女兒回憶當年之情況。
當時擔任總理的是John Diefenbaker,堅持林女士坐他身邊,而且靠近他聽覺仍然良好的耳朵那邊。她重復所有人的發言使他聽得清楚。(一切進行得很順利,林彩珍女兒表示。)經過這次遊說,移民法被修正,容許入了加籍的公民及合法居民申請及擔保家庭成員移民入境。到了1967年,一切以族裔及原居地作為區分的限制被取消,移民資格以計分方式來決定。
林彩珍終其一生為保護唐人街而奮鬥。在1965年,新的市政大樓建成後,政府有意收購更多唐人街的土地,她立即號召並成立了一個保護唐人街的委員會。多倫多星報形容支離破碎的唐人街單調乏味,林女士反擊說,唐人街變得「面目全非」是因為面對前景不明朗而導致。
「我們要建立一個能夠吸引遊客的唐人街,也使它能夠凝聚華人在那裡居住及活動的地方。」林女士這樣說。「如果要唐人街繼續充滿活力,必須依賴中國人去維持。」
林彩珍的女兒認為當前的時機非常好。主張革新的政客受到擁護及支持,人們開始反思將唐人街舊有建築拆除的正確性。前任市長David Crombie在1970年被選為市議員,對保護唐人街委員會表示大力支持,並與林女士成為深交的朋友。
舊唐人街剩下的建築被保存下來,除了原封不動,並向西及東的方向擴展,成為今天的唐人街。林彩珍在2002年去世,一間學校,一個小公園及一條街道都是為紀念她而興建,讓人回憶她的事蹟。
「回顧過去的事蹟使我們感到快慰,且讓這個紀念活動繼續進行吧!」以上是市議員Joe Cressy在為「林彩珍紀念小徑」定名儀式時發表的談話,和親朋好友及政府代表分享。活動便在一家中式燒烤店及麵包店之間舉行,和林彩珍故居只有咫尺之遙。
活動節目有醒獅表演助慶。市議員Crombie拿起一棵唐生菜引誘金獅奪彩,除此之外還有高掛在竹桿上的獎品。金獅由兩個壯男合作扮演。他們勇奪生菜,撕碎,拋出,象徵將好運回贈看眾。省議員Chris Glover,代表Spadina 及Fort York 兩區,用普通話發言,引來如雷掌聲。
在紀念儀式結束之前,「唐人街重建計劃」(Chinatown BIA)的主持人Tommy Louie,再次呼籲政府代表繼續支持唐人街的發展。最後以欣賞美點及名茶來完結今天的活動。
林彩珍的女兒在紀念活動過後的幾天,嘗試反映一下過去的一個世紀,由母親於1919年出生為起點。母親曾被剝奪國籍,後來竟然被委任為主持入籍儀式的法官,並授予「加拿大勲章」,是最高榮譽的象徵。她説,母親雖然經歷過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她對國家仍一片忠誠,沒有任何怨言。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林小姐便到圖書館找尋有關華人移民的記載,但都感到失望。直到最近她才有機會獲得一些這方面的歷史資料。
「母親永遠是我的典範,她是我做人處事的準則。我將繼續閱讀有關她這方面的歷史。」(作者/Katie Daubs,譯者/黃啟樟,2019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