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这样描述自己”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她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病逝于北京享年105岁。
杨绛经历过富有,也耐得住贫穷;她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她能屈能伸,坚韧有余她既活出了优雅,也活出了烟火味。被誉为当代中国女性的楷模,是集传统女性和现代女性特质为一身的女性。
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杨绛的一生。
杨绛生平介绍
1911杨绛出生在北京,父亲杨荫杭时任京师高等检查庭长,不愿在军阀政府沉浮,举家迁回老家无锡。1932年杨绛因为醉心文学创作,考入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外文系研究院。在如花似玉的年纪,杨绛遇到了钱钟书。1935年春,钱钟书获公费留学资格,那时杨绛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钱钟书不善于生活自理,生活上需要人照顾。杨绛毅然决定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国。好的爱情,就是彼此成全。
为了省俭,兼职做老师,兼做灶下婢,贫家生活,处处打算。
1949年夏,杨绛夫妇得到聘请,来到北京清华大学执教。1951年,三反运动开始。一次大会,杨绛遭受了一个未曾谋面的女孩,突如其来的控诉。杨绛坐在座位上,对着无中生有的行径,无言以辩。多年后,杨绛写道——虽然是一番屈辱,却是好一番锤炼。
1953年开始,杨绛的人生进入了更为艰难流离的岁月。杨绛说:“从文学研究所1953年成立到1977年改革开放,二十五年间,我是一个零。”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群众运动的高涨把已经“隐身”多年的杨绛“揪了出来”。
1970年7月12日,将近60岁的杨绛被下了干校负责厕所。她也认真地把斑剥陆离的瓷坑、垢污重重的洗手瓷盆和厕所的门窗板壁都擦拭得焕然一新。直到1972年3月,作为第二批“老弱病残”的钱钟书和杨绛才被遣送回京,寄居在学部的一间办公室。
1997年早春,爱女钱瑗因肺癌晚期匆匆辞世。一年后,钱钟书也离开了。望着未合好眼皮的丈夫,杨绛伏在丈夫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杨绛将对女儿和丈夫的思念化作了一本《我们仨》。
钱钟书去世后,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遗作。已年届九十的杨绛开始对钱钟书的全部手稿开始精心地整理排编。特别大量的意大利文、拉丁文和德文资料,艰难无比。2011年10月《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正式发行出版。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2008杨绛发表著述《坐在人生的边上》。钱钟书曾经说“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探讨问题:
1.杨绛是中国女性的楷模,隐忍大度包容睿智,她对人的态度温柔谦和。与前一期介绍的人物简方达相比,这两位女性的为人处世以及气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原生家庭对这俩位女性的性格塑造有什么不同?比较一下俩个人的原生家庭,杨绛进入婚姻时候的心态,她对自己角色的认知,以及钱钟书对杨绛的一贯评价。
3.简-方达通过婚姻不断地了解自己和疗愈自己,简方达有3段婚姻,最后一次离开了第3任的丈夫,追求自己的完整,而杨绛从一而终,她自我的完整性体现在什么方面?
4.比较这位女性的婚姻的幸福度?你认为哪一种婚姻观念更适合自己?
5.女性的隐忍包容在当今的婚姻中,是否还是推崇的呢?
6.比较简方达可以以一己之力与政府对抗,什么样的大环境容许老百姓的发声?杨绛在被迫害的那近30年的时间里,他们有反抗过吗?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反抗,是隐忍的性格吗?
7.在国外的环境,至少在校园里鼓励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国内通常是呼吁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人生步骤轨迹,如果没有按照这个轨迹就会别人评判。你是如果评价国内和国外的个人成长价值观的不同?
8.国内的人生活在笼子里,背负的包袱非常多,亲人给的,国家的给的,什么是好的工作,什么是好的生活。你这样认为吗?
9.在国内父母含辛茹苦地养大孩子,牺牲自己,等孩子长大了,又希望孩子牺牲自己完成家庭的使命。似乎每个人都很辛苦,谁也没有为自己活过。但是,又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样,好像这样就是伟大和崇高的。–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认知?
10.杨绛和钱钟书的感情非常和谐,他们有共同的爱好,都非常爱读书做学问,是不是两个人有共同的追求,会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让夫妻关系更和谐?
同学的分享:
-Bo:国内的节奏太快,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没有时间思考,很容易迷失自己。内卷的非常厉害,成为了工作的机器,思考在国内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而国内的物质条件太好了,生活都比较好,就过的很温吞,就慢慢失去野性。工作的压力不是生存的压力,在国外一个人生活就是会有生存的压力,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就很敏感。因为这里的治安还没有国内安全,天气和吃的也都没有国内好。但是,感觉在这里可以过的更真实一点,真正在生活可以做自己。在国内很容易迷失掉自己。有点像被关在笼子里的感觉,虽然被喂养的很好。一个人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走,就会遇到来自家庭朋友同学的评判,和很多的阻力。看到国内的朋友忙碌地去结婚,也匆忙地去离婚。
-Chen:国内的孩子不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容易去妥协,国外的孩子就不太容易妥协。这就是我提到西方的观点。我们这一代的挣扎也是满辛苦的,既要听父母的也要顾及各方面的因素。回国,从来就不在我的选项里,因为在西方有思考和精神的自由。比如,国外的大学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校友,什么年龄段来上学都可以,学无止境,大家完全接受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而国内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如果一个人没有按照正常的轨迹就会成为异类。在国外就不是一个问题。国外,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按照自己的节奏。而在国内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统一价值观和理念和节奏。
-Huang:通过电影了解到自己欣赏的人物的故事,了解婚姻和自我的成长。因为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有它各自的缺陷,如何懂得处理家庭中婚姻中出现的问题,是需要正面的例子和榜样的力量。这也是今年从人物传记入手,当我们看了他们的经历会发现他们的经历非常丰富和坎坷,我们遇到的一些人生的问题,也曾经是他们的问题,从他们的身上可以学习到如何解决应对人生的难题。看他人如何走出低谷,他们的人生态度,从中可以获得新的素材重建我们自己。我们的过去0-18岁是有父母家庭塑造的,18岁之后就有责任和能力去塑造未来的自己。这些人都是我们的榜样,通过他们的例子获得启发和力量,让我们一起学习。
同路人心理咨询
倾听/陪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