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聊天」小組的成員,相隔一段日子我們這八個人就會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東拉西扯,但很多時也會預先定下一個話題,嚴肅地討論。我們著重交流多於辯論,毎次的座談會都是在充滿友誼的氣氛下結束。
有一次小組成員中有人提出一個這樣的話題:「你在少年時曾經立下的志願,今天是否實現了?」這個話題真的難倒了我。老實說,我並非是一個心懷大志的人,從來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只是見步行步,憑直覺去判斷自己走的方向對不對。如果覺得走錯了,就立即止步,重新來過。其他成員的人生經歷就截然不同,他們比我年輕,來自很好的家庭,受過高深的教育,從事的都是專業的工作,肯定有一些值得回憶的經驗可和大家分享。
我覺得一個人立志將來要做什麼,父母的影響很大。常聽「虎父無犬子」,比喻出色的父親一定不會培養出一個平凡的兒子。常見父親是醫生,兒子也是醫生;父親是大學教授,兒子也是大學教授,這是耳濡目染的效果。其實居住的環境也十分重要,孟母三遷,是她希望孟子在一個優良的環境下成長,將來才有所作為。
我父母來自農村家庭,父親只受過不足三年的教育,母親是文盲,他們對我的影響可想而知。父親出身雖然低微,但憑著個人的努力,曾經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華人社會的僑領。可惜在我開始懂事的時候,由於受到時局的影響,家道中落。正在讀中學的兩個哥哥被迫退學,兩個正在謮小學的家姐也遭遇同樣的命運。我小學一年班是在一家平民義學就讀,後來才轉到一家比較有規模的學校,在那裡完成小學的課程。升讀中學之後竟然在三年之內轉校三次,來到香港也只能進入一家私校做插班生,最後才轉到一家商會開辦的英文中學。
回顧過去的經歷,發覺自己走錯了很多路,也失去了很多機會。其中最嚴重的錯失就是沒有努力求學,中學未畢業就離開學校。在嘗過沒有學問吃虧的滋味之後,痛定思痛,不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從此手不釋卷,十年如一日。當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也不恥下問,虛心學習,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我的老師。日久有功,彌補了失去受正統教育的機會。
人必須有自知之明,才會選擇比較符合自己的職業。這點我很早就體會到了。舉個例子:我很喜歡古典結他音樂,曾夢想做個職業結他手,但當聽過一次名家的獨奏會之後,立即夢醒,從此不再浪費時間在這方面。又再舉一個例子:我在一家旅行社任職小白領的當年,有人勸我學習駕駛貨車,考取駕照,以防失業時可轉行做個貨車司機。我沒有照著做,因為知道自己的弱點:方向感不足,身手又不敏捷,這碗飯是吃不到的。與其這樣,不如在工餘時間努力進修英文及會計課程,這樣才比較實惠。
由於教育程度低,就業的機會非常有限。做了很多年會計都沒有什麼突破,開始產生職業病。我外向的個性,是不會安心於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因此決定轉換工作的性質。由哥哥的推薦到他任職的公司做個營業員,逐家逐戶推銷產品。這個決定如果沒有妻子的認同與支持,肯定沒法付諸行動,因為每月收入少了一半。非常幸運,半年之後,底薪加上佣金已達到以前的收入,而最重要的是,我很投入這份新的工作。這是我人生的轉捩點,勇往直前,以為從此一帆風順,但可惜與老闆的做事作風不協調,很快就離開。殊不知消息傳出去,與公司有業務往來一家英國供應商邀請我加盟,擔任他們分公司的總經理,我一口答應了。我當時只不過三十二歲,有點戰戰兢兢之感覺。這家公司生產領襯布,頗有名氣。這是我進入紡織市場的開始,對前途充滿信心。殊不知二年後,英國人將業務出售給一家日本企業。我不想與日本人合作,打算離職。與此同時一家加拿大同業正在香港尋找行政人員,經過兩次接觸之後,我們就洽談成功,我走馬上任。這是我最後的一份工作,一直幹了十八年,直到退休。
從以上的敘述,沒有任何一項是志願的實現,只能說的是,我懂得亡羊補牢,懂得當機立斷,把握機會。還有一點,我在逆境時,沒有失去信心,我也有點幸運。我還有一個想法是,在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能夠完成一個固定的目標是難度非常高的。多少拿了博士資格的人,往往是學非所用。隨著環境的變遷,將目標調整必定會勝於鎖定目標,才不至事倍功半。(202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