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認識你的孩子有多少?也許不少人都會發出「嘿嘿」、「哈哈」的笑聲。孩子是我們生的、養的,哪會不認識!他(她) 愛吃甜吃辣,睡覺是仰臥或側睡,做父母的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這話没錯。可是,孩子的思想,心里的想法,你真的十分了解?尤其當下,手機、網絡已成了他們的摯愛,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代溝越來越深,我們對孩子的了解也趨於表象,而對他們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是淡薄。
有位朋友,平時從她口中,知道她兒子非常聽話,周末叫他去補習數學和英語,從不扭計拖拉,坐上媽咪開的車就走。他喜歡汽車,家里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汽車玩具。
今年他上高中了,下一站就是大學。做母親的自然有所祈盼。近日,媽咪問,你將來上大學,想選讀什麽科?不等回答,她立即說出自己為兒子安排的科目:電腦,當今社會最吃香的。但兒子的願望给了她當頭一棒。他說,我不想讀電腦,也不上大學,去技工學校讀修車的。朋友當時驚愕的表情可想而知。雖隔了幾天,我們在電話中仍感受到她的氣惱和無奈:「這孩子,不知怎麼想的,我好像越來越不認識了!」
我們勸慰她,孩子年紀還小,思想不成熟,今天慕東,明天朝西,說不定以後又改變主意,不必過份焦慮。
多年前,我們認識一對夫婦,打工一族。雖然並不富裕,但一家三口有說有笑,十分融冾。兒子在學校成績很好,上大學時,他考慮到父母的辛勞,看到某大學的招生簡介中,有一個專業注明畢業後就業率百分百,就亳不猶豫報讀了。可是一年下來,他覺得枯燥無味,根本提不起學習興趣。
他對爸媽說,想轉學校,換其它學科。父親道,我們早看出你的心思了,也好,但要慎重,找一科你真正中意的,不能一換再換。兒子像放下心頭大石,坦率說出原先的顧慮,怕延遲出來工作,父母會反對。母親道,路要你自己選擇,自己走,你高興,大家開心。
目前,他們兒子已成家立業,三代人住在一起,依然其樂融融。試想,倘若當時做父母的不了解兒子心緒,意見相佐,甚至閙翻,其结果可想而知。
天下父母心,誰不想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材,高薪厚祿,既為社會做出貢献,也享受生活的美好。不過,現實是冷酷無情的,不隨人的主觀願望而隨意變動。對未成年子女,父母悉心照顧;孩子的音容笑貌,瞭如指掌,也正因這份自信,不少人都會用自己的眼光和主觀意願來塑造下一代,認為這樣,才能讓他們取得成功。
其實,什麽叫成功,父母和子女的看法往往大相逕庭。父母認為「出類拔萃」、成為「人上人」才是成功,而子女卻不這麽認為,追求興趣、潮流、快樂,根本不理會別人的眼光。
所以,做父母的,要多了解和認識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的未來,應掌握在他自己手中,只有靠他們自己的努力,才能不斷向前。
而要了解子女,最重要的是溝通。不要手執指揮棒,指東劃西,要留給孩子有獨立思考的空間。隨着孩子長大,父母更要放鬆手中的尺寸,坦誠交流。能與子女像好朋友般相處,才能真正認識年輕的一代。(文/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