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叙利亚母亲畅谈所经历的一切

这个星期是叙利亚战争爆发整整10周年。如今那个曾经繁荣的国家已经到处都是废墟,数十万人死亡,600万人逃离,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加剧了持续的国际难民危机。加拿大从叙利亚爆发内战开始,就和另外几个国家一起,对难民展开营救行动。加拿大官方和民间一起动员,先后从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的难民营中将8万名叙利亚难民接到加拿大。

瑞汉姆·阿巴齐德(Reham Abazid)是其中之一,她五年前与丈夫和孩子一起来到加拿大。作为加拿大政府资助的难民,被安排定居在新不伦瑞克省的圣约翰斯市。星期三晚间她用英语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主持人的采访,谈及当年逃离战乱的经历和来加拿大之后的生活情况。

阿巴齐德在叙利亚的家是在西南部的一座小城市,名叫达拉(Daara)。她和丈夫、儿子一起住的房子旁还有柠檬树,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2011年3月,当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掀起一场大规模的阿拉伯之春革命后,她所在的达拉市也有一些年轻人在街上涂写反政府的标语,结果遭到叙利亚政府的拘留和酷刑虐待。

叙利亚最早的一些抗议活动就是为了支持这些年轻人,但遭到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的野蛮镇压,之后抗议活动演变成了内战。阿巴齐德说,达拉是一个小城市,她甚至认识涂标语的男孩。其中一人是她姐夫的表弟。她说:“政府太疯狂了,而且令人无法接受,因为他们都还是孩子”。随着冲突的爆发,达拉也开始出现战斗。阿巴齐德家周边都被遭到过炸弹的轰炸。一家人觉得在自己的家已经不安全,于是决定与朋友一起搬离。

2013年1月30日上午,她的丈夫穆罕默德·纳吉亚尔(Mohammad al Najjar)接到表兄弟的电话,告诉他们军队已经开进城。当时阿巴齐德怀着的一对双胞胎已经八个月,赶紧装好身份证件等,与丈夫和岳父往外逃,结果刚到街上就看见了坦克。政府军士兵发现了他们并向他们开火,根本不管她是不是孕妇。他们又赶紧撤退回到屋里,期望等待机会再逃跑。

结果大约一个小时后,轰炸开始了。阿巴齐德被震晕了,昏迷过去。结果等醒来时,她发现下身在流血,她感到很恐怖。之后她的家人等了8个小时,在觉得安全的情况下,才把她送进了一家医院。医生为她做了急诊剖腹产手术。结果是女婴被抢救活了,而男婴则没能救活。就在她还没有来得及为失去儿子感到悲痛时,政府军人员出示了一份文件让她签名。那份文件大意是,是伊斯兰国武装ISIS造成婴儿的死亡,叙利亚政府没有责任。阿巴齐德说,那明显就是一个谎言。“可政府军的人说,如果我拒绝签署,就无法埋葬死去的男婴。我气得对他们尖叫”。结果那个士兵们告诉她,如果她再不签署文件,他们会去找一条狗来处置她儿子的遗体。

阿巴齐德的朋友、医生都劝她,赶快签了字,然后尽快离开医院逃跑。后来在医生与丈夫的帮助下,她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带着死去的儿子一起从医院的员工出口逃了出去。先回家把死去的儿子埋在柠檬树下,然后开始逃亡。18天后,他们越过边界逃到了邻国约旦。阿巴齐德说,在约旦的生活很艰难。作为难民,他们在法律上不被允许工作。她因为买不起配方奶粉,有时只能给女婴喝糖水。她的丈夫也因为非法打工几次被抓。

直到2016年的一天,她的丈夫接到了联合国难民署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尝试申请去加拿大寻求庇护的资格。阿巴齐德回忆说:“当时我兴奋地在他旁边跳来跳去,让他快说‘是!愿意!’”但她的丈夫纳吉亚尔起初有些担心,因为他们在加拿大不认识任何人,也不会说英语。可阿巴齐德回答说:“我不在乎,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就让我们去做吧”。结果他们真的做到了。

就在她在战火中分娩,救下女儿,失去儿子整整三年后,阿巴齐德与家人在2016年1月30日抵达多伦多国际机场。出乎他们的预料,大厅里有成群的陌生人拿着礼物和玩具迎接他们。阿巴齐德说:“那一天,我们不停地哭。当时孩子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但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一家人定居在圣约翰,在那里他们开始学习英语,在联邦政府的财政援助下度过了第一年。阿巴齐德除了在当地的基督教青年会(YMCA)上英语课,还每天花三个小时到家附近的Tim Hortons咖啡店,与人们聊天,练习听力和口语,增加词汇量。一年后,她和丈夫都找到了工作。丈夫在福特汽车行,她则留在基督教青年会(YMCA)工作。来到加拿大以后,她和丈夫又有了另一个女儿。她说,她的3个孩子大的11岁,战火中出生的女儿已经8岁,在加拿大出生的最小,刚1岁,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

阿巴齐德现在已经入籍,成了加拿大公民。他们正在攒钱准备买房,阿巴齐德梦想在她家附近开一家便利店。阿巴齐德对主持人说:“家意味着安全,意味着爱,我原来的家在叙利亚,但那里已经找不到安全和爱。现在我爱圣约翰。这里的人们是如此慷慨,如此热情,我喜欢这里的每一个人”。她说,也许今后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会带孩子一起回叙利亚探访。“我希望有一天能带他们回去看看,告诉他们我长大的地方,那里本是我们的家”。(文/亚明,来源:RC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