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韶山之后,我们一行沿路返回,前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在笔者印象中,首次参观韶山之后,笔者似乎到过刘少奇故居。但是,当真正走到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时,笔者看不到印象中的任何记忆。很有可能,这是笔者第一次参观刘少奇故居。
从刘少奇故里门楼广场进入,沿着苍松翠柏夹道迎宾的百级台阶拾级而上,在香樟玉兰掩映、绿篱杜鹃环绕下的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参加敬致敬仪式,并在铜像前合影留念。据了解,刘少奇主席的铜像加底座高度7.1米,一是寓意他为党的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二是他老人家享年71岁。韶山毛主席的像高是10.1米,寓意着建国;乌石彭徳怀元帅的像高是8.1米,寓意着建军;高度不同,各有含义。这几个数字相当有意思!
铜像合影之后,我们步行前往刘少奇同志生平业绩陈列展览,这个斜裂包括有《伟大的探索者,卓越的领导人》和《刘少奇廉政思想与实践》、《为民务实清廉一一党风楷模刘少奇》、《少奇与抗日战争》等专题陈列展览。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给大家穿插了很多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刘少奇与抗日战争、刘少奇与新中国、刘少奇的家规家风等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
对于刘少奇在党建贡献和《论共产党的修养》专题时,大家颇感意外,这是真正的高瞻远瞩啊!“修养”一书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教科书,因为在今天中国政府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在印证其正确性吗?而在1961年刘少奇回乡做调查场景,特别感动人!
63岁的国家主席,亲自深入工厂和农村做深入调查,能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困难,真正为人民办实事!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农民的生活条件之艰苦可能超过大家的想象,应该说比今天要贫困得多。那么,在今天,不要说国家主席,即使一个乡政府的官员都不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也许是共产党人应该考虑和反思的。假若大家真的能够做到为人民服务,刘少奇主席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对于刘少奇故居,许多同仁有两点感受特别深刻。第一,那就是风水!与伟人故居一样,刘少奇故居风水非常好,前有水塘,后有靠山,尽管不是标准的坐南朝北。第二,大家也很清楚刘少奇曾经的遭遇,但是他的故居能够在文革浩劫中完好无损地保存,其实与他的平易近人与为民服务离不开。就拿目前已成为国家级文物的门匾,当年就是由一个农民将其拿出来,翻过来当作菜板使用,才得以保存。
另外一点尤其让大家关注的是,当年刘少奇走上革命道路时,他的家庭其实是相当富裕的,至少比毛泽东的家庭要富裕很多。但在那种环境下,他能够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即使老母亲特意赶到长沙,跪下来,请求他不要参加革命,因为他母亲看到革命的危险性。但是刘少奇的回答依然是,“其他什么事情都可以答应您,但是退出革命一事不可能的,希望母亲谅解!”
该匾让当地农民偷偷拿回家,翻过来当菜板使用,才得以完整保存,现已成为国家级文物
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少奇的理论研究水平之高。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刘少奇的理论都是有效的!这让一位同行颇有感慨地说,“中国经济建设和党建理论并不缺乏,可能缺乏的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以及创建有效的制度来保证其实施!”从笔者感受看,假若在当年刘少奇的理论能顺利付诸实施,也许中国的经济发展比今天要快20年。刘少奇所提出的系列理论与其天赋相关,更重要的是他的好学。在小时候,因为酷爱读书而得“刘九书柜”的雅号,即使毛泽东也不得不感叹说,“三天不学习,就敢不上刘少奇。”
作为一名海外华文媒体,中国经济发展与国家建设是颇为关注的,真心期望中国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