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29个成员国的外长4月2-4日在华盛顿开会纪念该军事同盟成立70周年。在世界重回冷战的讨论越来越多的时候,俄罗斯的扩张和威胁又称为北约会议的主要的话题。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4月3日在美国国会发表讲话强调了欧美军事联盟的重要性,他还强调了联合对付俄罗斯的必要性。
不久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国会听证中说,他希望能够采取一系列行动,针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所作所为,同盟国一起努力把俄罗斯的影响力推回去。蓬佩奥此次表示,北约各国部长将努力“确保北约还能生存70年”,在2014年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后,北约要致力于对付俄罗斯。报道说,北约这个当初西方为对付苏联成立的军事联盟历经70年,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成了北约的重点目标。1949年3月美国,英国和法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旨在对付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同年4月4日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标志着北约正式成立。
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最新成员国黑山共和国于2017年加入,使北约成员国增加到现在的29个。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北约军事开支占全球国防开支的70%。北约规定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但北约成员国中很少能达到上述开支比例。据英国媒体报道,在北约成员国防务开支达到GDP2%以上的国家只有5个:美国、英国、拉脱维亚、希腊和爱沙尼亚,其中美国的防务支超过其GDP的3.5%。因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北约盟友施加压力,要他们提高防务预算的比例,他多次指责盟国在搭顺风车。特朗普去年在北约布鲁塞尔总部举行的峰会上敦促其他成员国满足2014年制定的要求,即把2%的GDP投入国防预算。特朗普甚至质疑是否值得保卫北约中的小成员国,诸如黑山共和国。蓬佩奥说,这次在华盛顿会议上他要再次讨论开支问题,显然他在指德国。德国的防务预算远低于GDP的2%,而且在2023年前会开支比例一直会缩小。
支持者认为,北约拯救了世界。但批评者认为,苏联解体后,北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美国政治评论员维达尔(Gore Vidal)甚至曾质疑说,北约建立及长达40年的冷战都没有征询过美国民意。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北约是否应该继续存在也是北约70周年的议论话题。左翼组织和和平组织计划在北约70周年在华盛顿举行抗议游行。贵格会的和平促进组织美国之友服务委员会裁军协调员约瑟夫·格尔森说,北约应该退出,北约不应该重组继续在21世纪发挥主宰作用。他说,即使不同意普京,也应该能预料北约扩张会招致俄罗斯“反击”。他说,看看俄罗斯派了两架飞机去委内瑞拉,美国的反应多大。
格尔森说,人们应该清楚,北约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全球联盟,已经和保卫欧洲没有一点关系了。而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欢迎巴西右翼总统访问的时候还建议把巴西也拉入北约。过去北约还曾经在阿富汗长达17年中参加作战,这无疑已经偏离了北约第一个秘书长黑斯廷斯·伊斯梅男爵对北约的设想。黑斯廷斯·伊斯梅男爵曾经说,北约成立的目的就是“防止俄罗斯进入,让美国人进来,压制德国。”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周四在北约成立70周年之际发表评论说,俄罗斯希望北约取得内心平静,不要那么紧张,“我们希望(北约)避免陷入过度执迷和恐惧。”
除了强调俄罗斯的威胁,在北约华盛顿峰会召开前夕,美国官员警告说,中国正在获得过多能力,增加了对北约的威胁。美国驻北约大使哈奇森4月2日说,“北约正在对中国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估。我们正在做风险评估,特别是努力对中国作评估。”评估的结果可能预示着北约这个成立于1949年的军事集团的重心开始东移,离开了当初北约在欧洲对付苏联侵略的初衷。在法新社报道中,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执行副主席查利特说,近年俄罗斯越来越成为北约的主要威胁,现在北约还可以更多讨论来自迅速增长的中国的挑战。
在《华盛顿邮报》报道说,美国官员担心中国的间谍活动和经济影响力在许多方面削弱了北约。一名美国国务院的高级官员周二对记者说,对于美国来说,要确保欧洲和美国的信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网络的安全可靠,这样才有能力应对危机,又不必担心中国会影响基础设施。外交事务评论员格尔克(Joel Gehrke)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说,中国的海军扩张以及网络完全威胁是西方在21世纪遇到的独特问题。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已经发起了高调行动,劝说欧洲盟国不要和诸如华为这样的中国的高科技巨头合作。报道说,华为已经在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中取得领先地位。另外,美国参院的一个两党小组上周发起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阻止北约盟友和中国的通讯巨头做经济交易,西方官员认为中国的科技公司都受共产党的间谍机构控制。美国官员认为,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基建投资计划是中国在战略区域收买政治影响力和国家主权的“进攻型”战略,而最近意大利统一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基建投资计划,对北京开放港口(和其他地区对中国开放港口)引起美国关注。美国官员认为,这类行动帮助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增加了中国海军的全球部署能力。(转载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