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全球贸易新变局

华盛顿时间7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来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达成一致,以避免欧美贸易战。会谈结束后,欧盟官网发布了美欧联合声明。其主要内容如下:

1)双方要共同致力于零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消除对非汽车工业产品的补贴。此外,双方还会在服务贸易、化工、医药产品以及大豆等领域减少贸易壁垒并增加贸易量。2)双方同意加强能源战略性合作。欧盟想从美国进口更多液化天然气(LNG)来使得其能源供给更加多样化。3)双方同意围绕标准展开紧密对话,以此来放宽交易,减少官僚障碍以及降低成本。4)双方同意共同致力于保护美国与欧盟的公司,以更好地保护他们免受不公平的全球贸易行为的侵害。双方会与有着类似想法的伙伴紧密合作,推动WTO改革,解决不公平贸易行为,包括知识产权窃取行为、强制性技术转让行为、工业补贴、国有企业造成的扭曲以及产能过剩问题。

美欧贸易谈判达成一致,在中国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舆论层面,中国各类媒体大量报道了此事,各类社交网站纷纷刷屏讨论此事;在专业层面,国内专家和研究机构开始紧急分析此事的影响,评估后果;在市场层面,国内A股和港股7月26日不约而同地出现大跌。在这些现象背后,可以观察到国内市场出现了一些惊慌情绪。

的确,美欧贸易谈判达成一致不是小事,它对全球贸易格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巨变似乎就在眼前。比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可能被终结。一旦美欧达成自贸协议,将诞生占全球一半的GDP并拥有8.3亿人口的超级自贸区,涉及美欧1万亿美元的双边贸易,这将是全球最大的经贸伙伴关系。不久前,欧盟与日本刚刚达成日欧自贸区(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EPA),日欧人口总数达6亿,综合经济体量占全球GDP的30%,涉及全球贸易额的37%。如果美欧自贸区与日欧自贸区重叠,全球贸易规则和贸易秩序将发生更迭,几乎可以宣布WTO的终结。

美欧贸易和解也会对中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中国政府和市场来说,一个合理的推断是:美欧之间消除贸易纷争之后,欧盟将不再成为美国的贸易战对象,这时美国将会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对付”中国这个长期战略对手。由于消除了来自欧盟的贸易摩擦隐忧,美国对中国施压的力度可能更大。在社会和市场层面逐渐加剧的担忧,可以肯定,将对中国政府的下一步决策产生压力和影响。

不过,美欧贸易和解对中国并不意味着天塌了。作为一个对全球经济和贸易都有影响力的大国,同时也是全球贸易摩擦中重要的目标国,中国需要冷静看待全球贸易新变局。

首先,美国与欧盟并未达成任何贸易协议(Agreement),更不是新的关税准则(Tariff),而只是一个双边声明(Statement)。用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的话说,这份美欧联合声明只能算是一种“高端共识”,与“达成协议”并不是一回事。中国国内现在存在某种惊慌情绪,因而将这种“高端共识”与“达成协议”混为一谈了。实际上,协议内容会涉及到非常广泛的方方面面的贸易细则,远不是一个声明就能解决的。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贸易细则,有的则是继续谈判的开始。

其次,美欧即使达成协议,也不意味着它们会消除结构性的贸易矛盾。实际上,过去在美国制裁德国汽车的时候,德国宝马等几家汽车企业就提出过欧盟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建议,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时就表达过意见–可以接受。陈功在接受安邦宏观研究团队的访问时表示,即使美欧达成贸易协议,美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他反问道:美欧都签署过WTO协议,但竞争问题解决了吗?所以,达成协议只是一个方面,竞争并不会停止。比如,美欧这次没有达成协议的汽车关税问题,就是一个潜在的爆发点。还有一个问题是,欧盟是一个多国组织,欧盟与美国签署了,但利益诉求不同的欧盟各国都能接受吗?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企业能够接受吗?弄不好,甚至可能导致更多的国家退出欧盟。

第三,贸易战是全球市场空间竞争的必然结果,中国需要冷静面对这种趋势。美欧刚刚达成高端共识,中国市场就惊慌成一片,其实大可不必。国内市场现在聚焦在中美贸易战,好像世界贸易就是中国与美国两家的事情,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我们在很早以前发表的《战略观察》报告中就警告过,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新阶段,世界将处于新的“市场空间”之战,而市场之战的关键在于六个维度的竞争:1)赢得优势地位的技术和知识产权;2)贸易空间和消费空间的边界及其保障;3)意识形态、文化形态和道德形态的政治冲突;4)货币和金融资本的利益、安全与风险控制;5)法律体系;6)市场联盟与区域合作。这六个维度代表着世界秩序框架,越过它则会爆发新冷战,甚至有可能失控转化成真正的热战。

现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全球性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正是在上述维度框架下展开的市场空间之战。这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其核心在于竞争力和支配性的影响力。换句话说,谁的实力更强,就是谁与谁的战争。正如安邦的智库学者所言,欧盟和美国的实力强于中国,所以在未来非意识形态的市场空间之争中,主要的战场存在于欧美之间,欧美之争才是世界竞争的主轴。中国则处在次要的位置。面对美欧贸易和解的新变局,中国毋须恐慌,而应冷静看待贸易变局。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之下的市场空间竞争中,欧美之争才是世界竞争的主轴,而非中美之争。(转载自FT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