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之争

小米于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此次小米IPO发行价为17港元,发行21.79亿股。市场消息透露,逾2.5万人申请认购一手,中签率为100%。自小米筹备赴港上市以来,围绕小米估值的争论从未断过。近期在香港举行的小米投资者推介会上,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说,“小米是一家全球罕见的全能型公司,估值应为腾讯乘苹果”。然而,小米的融资规模和市场估值都远低于预期,小米此次在香港IPO拟融资61亿美元,远低于数月来媒体报道的100亿美元。“我们小米从来没说过我们值多少钱,都是市场自己炒作的。”小米管理层如此回应记者关于小米估值的问题。

6月19日,小米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经过反复慎重研究,决定分步实施在香港和境内的上市计划,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后,再择机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在境内上市。为此,公司将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起申请,推迟召开发审委会议审核公司的CDR发行申请。”

CDR(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也就是中国存托凭证,是指在中国境外(包括香港)上市的企业的股份存放在托管机构后,在境内发行的代表这些股份的凭证,也就是说,这些凭证可在A股上市供股民交易。与CDR相对的概念是ADR(美国存托凭证),多数中概公司(比如阿里巴巴、百度等)以存托凭证方式在美国上市。

小米突然推迟CDR发行申请引发外界众多猜测。路透社的消息称,小米延发CDR主要是由于跟中国证监会对CDR发行及公司估值之间存在分歧,但这一报道遭到了小米的否认。6月23日,在香港召开的小米全球发售新闻发布会上,多名记者相继就小米CDR延发提问雷军及小米管理层,但他们并没有做出明确回答,只是不断重复小米此前已经于官方发布的声明,并称“我们和证监会之间没有分歧,我们得到了中国证监会监管的认可和支持”。至于“择机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在境内上市”,小米管理层表示,“没有明确的计划”。

小米大部分收入来自智能手机销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智能手机分别贡献其总收入的80.4%、71.3%及70.3%。在风险提示章节,小米称“未来增长及财务表现可能部分取决于我们能否开发、生产及销售智能手机”。尽管硬件业务增长迅速,但小米的另一项业务—互联网服务—在最近三年公司营收占比均没有超过10%。雷军承认,未来十年,手机行业增长会放缓,但他坚持“手机市场是个巨大的市场,就算不增长,小米也具备巨大的成长空间”。

目前,小米已进入全球74个国家,雷军称小米还会一步步进入新的市场。小米招股书称,公司在中国境外收入的比例持续提高,2017年,海外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人民币321亿元,主要系公司2014年开始推进国际化战略,陆续在印度、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布局。2017年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印度的出货量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小米去年营收1146亿人人民币。但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计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小米称账面显示亏损主要是因为“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用雷军的话解释说,就是“由于小米过去接受大量风险投资,优先股要转到普通股”,“有一个财务上记账的原因”,但实际上小米是赚钱的,“去年的净利润是54亿人民币”。

雷军在2010年创立小米公司,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2011年,小米手机进入市场。在创业初期,小米手机价格为1,999元,低于当时市面上绝大部分智能手机。由于配置并不算低,加上优惠的价格,小米手机自此被赋予高性价比属性。2017年第四季度的全球手机行业销量排行榜上,小米排名世界第四。目前,小米手机的中高端系列售价在人民币1,300至1,999元。

手机取得初步成功后,小米开始进行品类扩张至互联网电视、智能家用产品、消费性电子产品等。过去5年,小米一共投资了涵盖智能硬件及内容生产在内的逾210家公司。小米深谙传播之道,善用模仿苹果公司的饥饿营销法。每一款新手机上市,小米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从小米手机的发布会,到线上准点抢购再到线下排队,都曾出现所谓 “秒杀”的情况。

对于小米的行业归属问题,外界意见一直不一致。雷军则称,小米是一个“新物种”,“我不是很纠结我们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我更在意的,小米是一家独一无二的公司。”在雷军看来,小米是一个“全能型企业”,他将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称为小米商业模式的“铁人三项”。(转载自BBC中文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