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吊灯柔和的光洒落在椭圆形餐桌上,我在台面摆上八对筷子,又在其中两对的旁边放上餐刀和叉。除了碗,碟和汤羹,在刀叉位上还加放盘子。
儿子早前告诉我们,他的两位西人朋友很想到中国人家里享用中餐,还表示要学用筷子,因为这是中餐的标志性食具。这对年轻夫妇我们认识,当然很乐意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只是他们第一次用筷子,难以得心应手,所以还是配上刀叉作为备用。
摆好餐具,我看着筷子和刀叉放在一起的样子,似乎有点怪异,心里禁不住噗哧笑出声来。好家伙,真正的中西合壁。忽然一阵胡思乱想,要是筷子和刀叉有灵性的话,该如何交流呢?也许筷子会说,兄弟,吃饭嘛,高兴畅怀的事,何必搞到动刀弄叉?气氛多不好!餐刀也不甘示弱,回敬道,朋友,看我们把食物切成小块,缓慢放进嘴里,动作多斯文优雅,哪像你们挥舞两根棒子,像打擂台一様……
正在这时,门铃向,打断我的思路。其实,筷子和刀叉都是人们吃饭用的餐具,只是不同民族的人各自使用,包括食物,烹调方法,以至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传统习惯。
来加拿大后,我们第一次正式享用西餐,是参加一对西人老夫妇的结婚周年纪念餐会。原以为餐具只是一把餐刀一把叉子而已,右手握刀,左手拿叉,挺容易的事,殊不知盘子旁边放着的刀叉和金属汤羹各有几把,有大有小,真不知如何先后应用。结果,前菜,汤,主菜和甜品一道道上来,我们把刀叉乱用一通。女主人瞄着我们,微微笑着。喝咖啡时,她走过来,问我们吃得好不好?我们连声道谢,并补充道,不会用刀叉,笑话了。她忙说,没关系,吃得开心就好。又教我们如何配用刀叉,还说,要是忘了,不要紧,从外到里,按顺序使用就好。
反过来看,西人初学拿筷子,也多出洋相,连盘子里的东西都夹不起来,更遑论要送进口里。而且,有时也会犯糊涂。有次我们请那对西人老夫妇到酒楼吃饭,其中一道菜是姜葱炒龙虾。他俩一块块用手拿,吃得津津有味。完了,待应端上一大碗温水。两人同时露出迟疑和迷惑的神色。老妇人悄悄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诉她,是用来洗手指的。她听了哈哈大笑,我的上帝!我差点以为是一款特别的汤。
加拿大是多元文化国家,一百多万华人移民人口促成了中餐业在这块异国他乡土地上蓬勃发展。像多伦多,温哥华这样的城市,中式酒楼,餐厅随处可见。在热烘烘的大厅中,不乏西人面孔。尤其是一些华人家庭,有洋媳妇或洋女婿,餐桌上筷子和刀叉相遇,已是平常事。
稍为用一下心,学会用筷子进食,并非难事。正如那两位来家作客的年轻西人,起初用起筷子来动作笨拙,但终归不用刀叉帮忙,直至晚餐结束。但要他们真正了解中式食物的特色和风味,从中品出精髓,领悟不同的饮食文化,就不那么容易了。
中式菜肴,经过几千年不断演化和增进,色,香,味俱全,镬气十足,令人享受到舌尖上的欢快和满足。不单炎黄子孙顶礼膜拜,西人也趋之若骛。不过,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和习俗,再怎様啧啧称赞,要西人放弃传统饮食,改用中餐,就如要中国人全面改食西餐一样,是完全不可能的。有哪一个民族,愿意把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丢弃?!
当筷子碰上刀叉,有趣,有为,有新意。既不会互相排斥,也不可能全面替代。中餐和西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各自的传统基础上不断发展。
筷子和刀叉,在餐桌上“和平共处”。(文/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