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在全球的传播是西方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它带来的结果本应是亲西方的开明领导人当选。然而事与愿违,如今已经有一连串强人统治者当选上任,其中不少人具有清晰的非西方特征。这个名单包括日本的安倍晋三(Shinzo Abe),土耳其的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印度的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以及更早之前出现的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中国的习近平在有8,000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内经过激烈的政治斗争脱颖而出,他也可以加入这个名单。
这些领导人的兴起可能反映了历史的一个新篇章。在过去200年中,西方的力量异常巨大,即使在后殖民时代也是历史的主导者。然而,西方所犯的错误却助长了埃尔多安和普京等鲜明反对西方的领导人。随着美国和欧洲的实力下降,非西方态度出现了全球复兴。
几十年来,欧洲一直在羞辱土耳其。在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Mustafa Kemal Ataturk)领导下,土耳其下决心离开伊斯兰世界,加入西方。土耳其是北约成员,1987年曾申请加入欧盟的前身,但是遭到了否决,像斯洛伐克、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样的小国则被允许加入。这样的断然拒绝破坏了居住在伊斯坦布尔及其周边的世俗化亲西方土耳其人的政治地位。
埃尔多安于2003年初次参加选举,他代表了土耳其人民的强烈愿望,希望国家拥有一位能同欧洲抗争的领导人。由于经济的稳定增长,他的统治变得顺理成章。埃尔多安的人气最近有所下滑–在2017年4月的全民公决中,他只是险胜而已–但他的政治权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埃尔多安有能力塑造土耳其的未来,使其远离过去实行的世俗化,令伊斯兰的身份认同更加明显。
俄罗斯遭受的耻辱远比土耳其大得多。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单方面解散苏联,这是西方特别是美国收到的一份难以想象的地缘政治礼物。剩下的俄罗斯只是此前帝国的躯壳。此后,西方不顾曾对戈尔巴乔夫与苏联领导人做出的含蓄承诺,扩大北约,吸收华沙公约的前成员国,使俄罗斯的地缘政治领土萎缩,令它非常难堪。
2000年普京当选后,西方威胁要将大西洋联盟扩展到乌克兰。除了收回1783年至1954年曾为俄罗斯领土的克里米亚之外,普京别无选择。即便是亲西方的戈尔巴乔夫也支持普京,说克里米亚全民公决表明“人们真的想回归俄罗斯。”面对抉择,95.5%的选民投票同意加入俄罗斯。普京的当选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意愿。他们想要一个可以同西方对抗的强者。通过入侵克里米亚,以及支持叙利亚的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总统,普京做到了这一点。地缘政治游戏中没有圣人;如果西方对俄罗斯表现出尊重,而不是侮辱它,普京可能不会上台。
日本和印度近代以来都没有受到过西方的侮辱。事实上,自中国崛起以来,这两国在地缘政治上都更靠近美国。然而,即使在这些国家,也有清晰的愿望去支持能提升国家身份的强大领导人。从外表看来,安倍晋三似乎是亲西方的领导人,尤其是他那身利落的西式套装。然而他的内在却是一名热切的日本民族主义者。他的外祖父岸信介(Nobusuke Kishi)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指控为“一级战犯”。安倍晋三认为这个指控是不公正的。安倍晋三还允许议会同僚参拜有争议的民族主义场所靖国神社,从而引起中国与韩国的愤慨。从外表看来,安倍晋三保持着对美国的尊重,内心却渴望摆脱对日本的地缘政治束缚。举例来说,就在美国和欧洲努力孤立莫斯科的同时,2013年4月,安倍晋三力图在莫斯科达成幕后交易,和普京就有争议的千岛群岛达成私下协议。二战结束后,该群岛由俄罗斯接管。
莫迪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势崛起表明印度已经不再是一个二流大国。他抛弃了许多曾令印度人引以为豪的亲西方标志。2014年9月莫迪首次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日程安排得极为紧密,但是为了遵守印度传统节日九夜节的戒律,他还是斋戒了九天。莫迪很少穿西方服装,主要用印地语发言。他支持一些激进的右翼声音,包括北方邦首席部长约吉·阿迪蒂亚纳特(Yoji Adityanath),这非常令人担忧。但莫迪并不是煽动者。他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主义者,专注于经济增长。在莫迪看来,世界无疑正在走向三国鼎立的格局,印度肯定能够获取同美国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安倍晋三和莫迪处在截然不同的政治环境之中,但三位领导人在文化上却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对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有着深厚的信心。一百年前,印度、日本和中国的领导人要求自己的人民效仿西方,向前迈进。中国的孙中山和印度的拉贾·罗姆·莫罕·罗伊(Raja Ram Mohan Roy)等人的言论都说明了模仿西方的需求。如今,这样的想法甚至根本不会浮现在安倍晋三、莫迪和习近平的脑海里。相反,这三人都告诉自己的人民,要牢记本国的光荣历史。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对西方言听计从,强大的民族主义领导人的持续复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地缘政治未来可能取决于这股新浪潮。(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